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邮 箱
 
   
 
 首页  今日要闻 发改新闻 地方新闻 产经新闻 营商环境 一带一路 绿色共享 物价消息 商业资讯 企业债券 债券公告 招标投标
招标投标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电子报
 
绿水青山映铜鼓 “颜值”“价值”双提升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纪实
2022-11-24 00:00:00      中国经济导报

铜鼓

铜鼓"最美梯田"。铜鼓县委宣传部/供图

 

铜鼓

铜鼓"生态之路"。铜鼓县委宣传部/供图

 


帅江

    铜鼓县位于赣西北地区,是国家级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森林覆盖率达88.04%,为江西省第一。国考省考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位列全省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生态“状元”县。近年来,铜鼓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抢抓“双碳”机遇,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全过程,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探索出了一条“颜值”和“价值”协同推进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绿色治理  久久为功

    建立健全治理体系。铜鼓历届县委、县政府以愚公之精神守护好生态并发展好生态,在体制、机制、法制建设方面不断探索,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诠释“生态立县”的意义与价值。坚持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30多年,绿色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使得铜鼓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经验日益丰富,绿色发展决策能力不断提升,绿色治理效益日益凸显。先后成立了生态文明办、双碳办、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等综合性治理组织,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路长制、街长制,实现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做到县乡村三级领导人人有职责,事事有负责。
    探索确立法制体系。探索生态司法保护新模式,组建专业环境资源案件审判队伍,征集林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多个领域专家组建环境资源审判专家智库,制定《铜鼓县人民法院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量刑实施细则》,为生态保护司法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建立了“司法惩戒”与“生态修复”并重,“矛盾调解”与“司法裁决”择优,“打击防范”与“教育督导”并行的司法模式。铜鼓县法院成为全省首批环境资源司法实践基地。
    持续强化约束体系。落实绿色治理责任,对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实行“周调度、月通报”,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恪守“生态、耕地、水资源”3条红线,严格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办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环境资源恢复性司法等环保激励约束机制。“三线一单”全面掌控,确保红线“守得住”、发展“保得好”、效益“调得高”,确保绿色治理一张蓝图管到底。

“两山”转化  常绿长新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严”字当头。始终严守“生态、耕地、水资源”三条红线,认真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方针,推进全域封山育林,封育面积达172万亩,排名全省第三。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9%以上,国考省考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连续多年位列全省第一。“治”字为本。强化“四尘”“三烟”“三气”防治和“六控一禁”举措,投入数十亿元资金,精准实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安全供水等,完成县城和工业园区两大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新改扩建城镇污水管网100余公里;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6座、处理能力达3192吨/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水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黑烟车抓拍系统,为企业安装在线监控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水陆空全覆盖。“管”字发力。坚持以文明城创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卫生城、森林城、园林城、双拥模范城创建,全面完成城区13条背街小巷改造、20个老旧小区改造、河道岸线15公里改造。坚持“四精”标准,先后投入2.5亿元完成734个新村点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秀美乡村建设全覆盖;创建美丽宜居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庄40个、美丽庭院1200个,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5%。获评江西省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县。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工作列宜春市第一、江西省第十二,城乡整体颜值提档升级,隘口村等3个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健全生态综合补偿机制。破解“绿”“利”矛盾。积极开展非国有商品林赎买试点,探索形成了“赎买+改造提升”和“赎买+协议封育”两种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模式,建立健全以公益林和天然林为重点、以重要生态区非国有商品林为补充的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破解了林农“利”与生态“绿”的矛盾。积极开展林业碳汇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探索“共治共绿”机制。与九江市修水县建立了“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修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两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商推进流域保护与治理,联合查处跨界环境违法行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环评共商、环境污染应急联防机制。形成了责任清晰、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实施“造血式”补偿。推进生态保护、产业园建设、文旅经济、林下经济等15个造血式补偿项目建设,总投资达70亿元,建立了以生态工业和红色生态文旅为重点、以有机农林业三产融合为补充的“造血式”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启动森林碳汇评估测算,建立森林碳汇资源数据库。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县域“1+3”GEP核算制度体系,首次对“一镇一村一业”优质生态资源进行系统核算,经全面核算,铜鼓县2020年度GEP为364.48亿元,是当年GDP的6.40倍,在全省已知开展GEP核算的县(区)中均居前列。成立县级生态资源资产经营管理平台“两山”交易中心,将全县碎片化、零星化的生态资源流转至县“两山”交易中心,由县“两山”经营公司对分散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形成集中连片优质的生态资源资产项目包,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交易”试点。积极推进大沩山葛藤坳水源地水库水域面积纳入湿地交易库、森林碳汇项目交易上市,逐步探索开展水权、林权、用能权交易。

生态硕果  全民共享

    “美丽风景”转变为“美丽经济”。作为“靠山吃山”的山区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砍木头、卖木头”是老百姓经济主要来源。进入新时代,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铜鼓县致力于开发“靠山吃山”的“新吃法”,将自然山水“绿色效应”向文旅经济、林下经济延伸。先后创建秋收起义纪念地、汤里文化旅游度假区、天柱峰景区3个国家4A级景区,开发了尖尾峡森林探险漂流、七星岭滑雪场等新业态。培育打造民宿、农家乐188家,床位4900多张、生态采摘基地3万亩、研学基地11个,依靠乡村旅游,老百姓收入不断增加。2022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8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7.2%和7%。依托黄精天然分布区和“中国黄精之乡”优势,发展黄精种植、采收与加工全链条经济,种植黄精5万余亩,年产量达3000吨,黄精产业企业11家、合作社69家,从业人数近3000人。开发出黄精果脯、黄精片、黄精酒等九大系列产品和“黄精土鸡煲”“黄精排骨汤”等黄精宴,价值从原材料到产品增加了5~7倍,将“黄精”变致富“黄金”。
“要我保护”转变为“我要保护”。以生态理念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组建乡村保洁环卫、生态护林、公路养护、乡村水管、护河护湖、森林资源管护等队伍,原先靠山吃山、以砍树为生的伐木工主动加入生态护林员、护河员、护路员、保洁员等生态公益性岗位。在共建共享共管共治中,将生态资源的利用者转变成共同管理者,汇聚了生态保护合力,激活了生态保护发展的内生动力。
    “生态自觉”转变为“生态自信”。积极打造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干部培训考核体系。连续多年开展生态文明知识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宣传活动,通过世界环境日、地球日、节能宣传周、生态文明宣传月等,引导社会公众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在农村,结合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普及生态农业生产知识,宣传农药、化肥减量、残膜回收等环保知识,增强农村生态环保意识,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近年来,先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江西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入选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一大批国家级生态名片,让绿色、生态成为铜鼓最大优势、最亮品牌,为铜鼓生态文明建设增绿、添彩。
    (作者系中共铜鼓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期号:】【版面:】【作者:】打印本页
 
相关文章
招标投标 | 更多>>
· 中国信达北京分公司关于… 2024-03-19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4-03-14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4-03-12
· 公告 2024-01-20
· 资产处置暨招商公告单 2023-12-02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3-12-02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3-11-30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3-11-30
发改新闻 | 更多>>
· 福建发展改革委召开民营… 2024-03-16
· 三市发展改革委 召开区… 2024-01-30
·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 加快… 2024-01-30
· 七台河用好项目谋划储备… 2024-03-12
·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推进 … 2024-01-30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研… 2024-01-27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召开定… 2024-01-27
· 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第七… 2024-01-23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 聘 | 网站广告刊例 | 广告刊例 | 招标公告刊例 | 订阅服务 | 版权声明 | 郑重声明 | 中国发展网 | 记者证查询 | 技术产品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390
Copyright 中国经济导报网  京ICP备09051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35号
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投诉电话:010-65573925;举报投诉email:xwddwyh@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