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邮 箱
 
   
 
 首页  今日要闻 发改新闻 地方新闻 产经新闻 营商环境 一带一路 绿色共享 物价消息 商业资讯 企业债券 债券公告 招标投标
招标投标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电子报
 
宁波: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奋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2022-12-03 00:00:00      中国经济导报

蓬勃发展中的宁波。宁波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蓬勃发展中的宁波。宁波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位于宁波市鄞州区韩岭村的古镇生态优美,经济发展良好。孙弋弋/摄

位于宁波市鄞州区韩岭村的古镇生态优美,经济发展良好。孙弋弋/摄

 


本报记者 | 孙弋弋

    前不久召开的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经验推广试点工作交流会上,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22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报告显示,宁波在营商环境城市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五,连续4年稳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方阵。
    此次营商环境调查主要围绕要素、法治、政务、市场、创新5个维度开展,根据调查问卷主观数据和国家统计客观数据进行权重计算,得出营商环境总得分。
    宁波市发展改革委主任何国强表示,优化营商环境,保障高质量发展,就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为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主动聚焦企业痛点难点堵点,设立高规格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无感监测”工作机制,构建协同联动、系统高效的工作格局——这就是宁波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密码。
    2022年,宁波印发了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从一体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等方面提出108条重要改革举措,在跨境贸易便利化、获得电力、招标投标、信用立法等方面政策密集出台,形成优化营商环境5.0政策体系。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宁波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引领,不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包括推进政务服务2.0、“企报通”“甬金通”“甬数通”、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掌上执法”等营商环境数字化应用;加快推进开办企业全业务一网通办、注销登记同城通办、企业登记连锁变更一件事、企业年报“多报合一”等制度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一件事”改革;推行市场主体分级分类“信用+监管”模式;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有效运作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投诉人满意率达100%;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和全国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清理取消企业在资格资质获取、招投标、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差异化待遇,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等;统筹两级法院挂牌设立“民营企业司法服务联络站”,上线“宁波法院服务企业在线平台”,实现涉企服务的线上线下全覆盖。
    优化营商环境,旨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发布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宁波勇挑大梁、勇当先锋,精准聚焦共同富裕,奋力实施“七项措施”,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项措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民营经济和制造业、外贸业的优势,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积极发挥参与财富创造的技术、资本、信息、数据、土地、劳动等各类要素优势,激发各种要素的创造性潜能……宁波通过充分激发各种要素的积极性,为共同富裕奠定基础,对外开放能级不断提升,从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铸就“硬核”力量,到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建设,双循环格局为共同富裕提供了稳固的发展支撑。去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594.9亿元,位列全国城市第12位,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
    从工业立市到智造强市的升级,从“专精特新”到“单项冠军”,宁波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更可靠的物质财富创造能力,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83家,创新驱动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可持续的内生发展动力。
    既造经济之“富”,也谋社会之“裕”。宁波依托港口之利、开放之先、制造之强,不断夯实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开启“硬核”发展模式,为推动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第二项措施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精准画像”数据库,实施“扩中提低”九大群体、七大领域专项行动,宁波不断激发和鼓舞着人民勤劳、创新、致富的动力和士气。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宁波坚持就业优先,打造“甬上乐业”2.0版,优化灵活就业服务体系,完善稳定就业、促进就业、鼓励创业、提升能力并重的政策体系。今年前三季度,宁波新增城镇就业超20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2.36万人。
    健全二次分配,提升民生福祉。在推动就业的同时,宁波优化初次分配,完善要素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新市民融入。宁波持续优化财税调节机制,稳步提升民生支出,兜住基本民生底线。面对残疾人这一就业困难群体,宁波积极推广“工疗车间”经验,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带动机制。
    宁波积极推动三次分配,发展慈善事业,加强慈善品牌和载体建设。“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改革成为民政部社会救助改革的试点。
这些体现了以“扩中提低”为核心。2021年,宁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43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37个大中城市前列。家庭可支配收入10万~50万元群体比例已超过3/4。打造合理、有序、活力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奠定了良性的共同富裕体制基石。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项措施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聚焦山区海岛,推动乡村振兴,开展对口支援与山海协作……宁波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山海互济,区域发展更加平衡、协调、包容的共富之路。
    宁波一方面加快推进沪甬、沪舟甬两大跨海通道建设,缩短宁波到上海的时空距离,带动人才、科研、产业等持续跃升,另一方面联合舟山建设世界一流强港,高效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缩小“三大差距”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核心任务,宁波主动聚焦山区海岛,围绕薄弱地区抓协调发展。针对四明山片区,走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针对南翼海岛片区,发展蓝色经济,找到实现共富的关键钥匙——“有风景的地方就有产业”。
    2021年,宁波城镇化率达到7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1.72,连续17年呈缩小态势,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成绩领先。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第四项措施是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多年来,宁波聚焦群众全生命周期需求,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共建共享发展中,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宁波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优质均等、制度接轨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加快补齐托幼、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短板,12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宁波持续做好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建设“宜育城市”,注重公共服务补短提质,全龄友好型社会等民生补短板行动,加快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擦亮“浙里甬有”幸福民生品牌。全市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已达29.06人,位居全省前列,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56个,积极构建“易育城市”。
    宁波推进基本社会保险扩面、商业补充保险发展,“浙里甬e保”“天一甬宁保”等惠民商业保险项目和平台深受群众欢迎。探索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推动社会保障从发展型向共富型跃升。

文化发展精神富足

    第五项措施是文化发展精神富足。“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强烈诉求。
    宁波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群众文化获得感得到切实提高,社会文明取得新进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加速构建,成为全国地市级“全民艺术普及示范推广中心”。建成全国文明镇8个、文明村27个,数量居全国前列。
    建设文明典范城市,擦亮宁波文明底色。宁波人崇德向善,神秘捐款人“顺其自然”连续23年为公益事业捐款,这一行动背后代表的是无数凡人的善举,也寄托了走向共同富裕、精神富有的美好信念。

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

    第六项措施是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波始终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全方位建设低碳城市,着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同时协同生态资源资产,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的有机统一。
    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建设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建设低碳交通绿色建筑,协同生态资源资产,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宁波自获批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以来,全面开展能源“双控”攻坚战。积极实践“两山”理论,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美化行动,深化全域治水攻坚,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2021年,宁波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95%,PM2.5浓度仅21微克/立方米。

走出社会治理新路径

    第七项措施是走出社会治理新路径。
    宁波不断推进简政放权,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进平安宁波建设,构建“整体智治”社会治理体系,平安和谐逐渐成为宁波市的“金名片”。
    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宁波多年来持之以恒创新社会治理,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简政放权,便民惠企提升群众获得感。便民“一件事”、惠企“一件事”以及一批机关内部“一件事”,实实在在为公众和企业减负。大刀阔斧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逐步由“条块化政府”向“整体性政府”转变。
    宁波持续健全网格化精细管理,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创新基层治理方法,形成共建共治社会治理格局,《工业集聚区社区化服务与管理规范》成为全国较早推行的地方标准。
    建设“整体智治”体系,全力打造智慧城市。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撬动社会资源协同治理,巩固共同富裕安全底线。“81890”求助服务中心、“书记一点通”“移动微法院”等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有求必应的便民服务。
    坚持对标对表、示范先行、扬长补短、为民造福,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探索突破,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率先推进共同富裕上探索突破,坚持国家所需、城市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打造出一批共同富裕的标志性成果,这就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市域样板,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探路先行的宁波模式。

【期号:】【版面:】【作者:】打印本页
 
相关文章
招标投标 | 更多>>
· 中国信达山东分公司关于… 2024-04-13
· 中国信达北京分公司关于… 2024-03-19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4-03-14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4-03-12
· 公告 2024-01-20
· 资产处置暨招商公告单 2023-12-02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3-12-02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3-11-30
发改新闻 | 更多>>
·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 2024-04-11
· 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咨询… 2024-04-09
· 全国价格监测工作会议暨… 2024-04-09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深学… 2024-04-02
· 福建发展改革委召开民营… 2024-03-16
· 三市发展改革委 召开区… 2024-01-30
·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 加快… 2024-01-30
· 七台河用好项目谋划储备… 2024-03-1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 聘 | 网站广告刊例 | 广告刊例 | 招标公告刊例 | 订阅服务 | 版权声明 | 郑重声明 | 中国发展网 | 记者证查询 | 技术产品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390
Copyright 中国经济导报网  京ICP备09051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35号
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投诉电话:010-65573925;举报投诉email:xwddwyh@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