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见习记者 | 陈 鹰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通过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在全社会关注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老有所依,“依”得好不好,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养老的资金储备。
从360元涨到2800元的退休金:牵一发而动全身
与欧美国家“以房养老”“基金养老”等多种养老方式并存不同的是,中国老人们养老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养老金,而对于很多退休人员来说,更愿意称之为退休金。 “退休金的任何变化,都会对我的生活带来影响。”45岁那年,山东泰安的王阿姨提前退休了。谈及往事,已经退休22年的王阿姨不无遗憾——1997年适逢国企改革,当时规定女职工45岁、男职工55岁即办理退休,王阿姨当年正好达龄。“我们的厂子是每年向国家上缴利税1000多万元的国企,因为后续的产品开发没有跟上,逐渐被市场淘汰了。对于不得不退休这件事,很难接受。而且1997年我的退休金每月只有360元,比在职时减少了一半,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王阿姨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当时她的儿子刚上大学,女儿还在上小学,王阿姨把工资卡直接给了儿子,每个月360元刚好够儿子的生活开销,而其他的家庭支出,只能由在一家国企上班的丈夫承担。 “一家四口,紧紧巴巴地过日子。好在这些年来退休金年年涨,涨幅还不小。”王阿姨说,目前她的退休金是每月2800多元,以当地的物价水平,生活不成问题。 数据显示,2019年第十五次调整养老金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养老金水平平均在2000~3000元之间,北京、上海、西藏、深圳四个地区的人均养老金则突破了4000元。王阿姨的退休工资也达到了平均数,而超过平均数的也大有人在。江苏扬州的郑阿姨2009年退休,退休金从4000元涨到了现在的5000多元。 退休金“蹭蹭”上涨,得益于国家对于退休人员福利政策的不断调整。2005年开始,我国的养老金连续10年增速都在10%以上,即使因2016年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同时调整而涨幅放缓,年均增速也保持在5%以上。与此同时,为了缩小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距,很多省份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涨幅更高。今年7月,山东省人社厅公布2019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调整幅度是5.47%,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则是4%。
中国式父母的消费观:钱花在儿女身上才踏实
如今王阿姨的儿女均已在外地工作,她和老伴的退休金加起来有近万元,按说老两口肩上的担子轻松了。但是“算计着过日子”依然是王阿姨的日常,“我们这些‘50后’,从小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上山下乡,对于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吃穿住行方面的花费比较少。”老两口每月在饮食上的支出大概1000元,逢上有红白喜事要“随份子”,再加上偶尔外出就餐,每个月的开销不到2000元。 那剩余的退休金都攒下了吗?王阿姨说,她和老伴的退休金,有两大固定的“去处”——医院和子女。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和老伴每天要服用降压药,老伴还有冠心病,需要不定期地跑医院,除去医保报销的部分,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且医保需要个人先行垫付,因此必须提前做好资金储备,这一部分钱是不能动用的。另外,两个孩子先后成家,都是贷款买的房子,老两口没少补贴。3年前,小孙子出生后,为了给儿子减轻负担,老两口承担了每个月6000元的保姆费,这样一来,老两口的退休金也就所剩无几了。 目前在北京带外孙的郑阿姨也把退休金补贴给了女儿一家。几年前郑阿姨的老伴因病离世,女儿生了二胎后,就把她从扬州老家接到了北京。今年9月份,小外孙上了幼儿园,闲暇之余,郑阿姨开始规划以后的生活。她坦言,在北京并不习惯,但是回到扬州老家也是一个人生活,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如何养老,郑阿姨还没有找到答案。“以我每个月5000多元的退休金加上医保,生活当然没有困难,不过将来不能照顾自己了,女儿又不在身边,无论是请人照顾还是进养老院,光靠退休金,还是有点儿捉襟见肘。”郑阿姨认为,退休人员的收入水平总体来看还是偏低的,以目前我国在养老方面的配套设施来看,如果老年人想要较高的晚年生活质量,现在的退休金水平很难满足。
想要“开源”并不容易:体制机制尚待健全
“想没想过再谋一份工作呢?”面对记者的问题,郑阿姨直言,想过,只是现实情况并不乐观。郑阿姨大学毕业后在扬州的一家通信单位工作了30多年,有技术、有管理经验,身体也很健康。但是退休后想要继续工作,除了原单位返聘和熟人介绍,其他的渠道几乎没有:“大大小小的各类招聘会上,有几家是面对退休人员的呢?” 王阿姨也有同样的疑问。今年5月份,王阿姨和老伴第一次走出国门,去日本旅游。当地给王阿姨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美丽的风景,还有老龄“打工族”。“开出租的老爷子都快80岁了,一路比划着和我们聊得很开心。就连饭馆里端盘子的,也有不少是老人。”这让手握会计师资格证却从未再就业的王阿姨羡慕不已。 近日,日本公布了两项养老金改革方案,调整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范围,放宽对领取养老金老年人的工资收入限制,鼓励老年人继续就业。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在职的65岁以上老年人达862万,占就业总人口的12.9%,老年人已成为重要的就业群体。 目前,我国尚没有针对退休人员再就业的制度措施,老人们想要发挥“余热”的想法与现实之间,的确还欠缺连接的桥梁。作为保护劳动关系的基础性法规,《劳动法》对工伤保险、加班补偿、劳务解除等都有详细的规定,但是,因为退休人员不属于劳动部门管理,因此不能与聘用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只是建立了劳务关系,因此无法适用《劳动法》。 当然,影响退休老人再次走上工作岗位的,还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和社会偏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提到,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确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人力资源总量足、素质高。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如何对退休老人敞开工作的大门,帮助他们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