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杨虹
北方供热季到来,煤炭价格上涨,煤源短缺让很多地区的供热企业面临亏损,甚至出现一些小锅炉供暖企业弃炉现象,而作为黑龙江省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供热面积的“双料亚军”,黑龙江龙唐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却逆势保持盈利同时也充分保障了居民供暖。诀窍在哪里?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不断向供热指标优异的企业取经,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以热定电,节能降耗,在发展创新中谋求盈利水平的不断攀升。
以热定电,热电联产
据介绍,目前,龙唐公司四家供热企业中,有三家采取了购热的运营方式,一家具有独立的热源厂,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因煤价上涨过快而引发的经营压力。 据介绍,黑龙江省的一级热网一般由供热公司建设,再由开发商代征配套费并一次性缴纳给供热企业,作为管网的建设资金及今后十年内管网的维护、保养经费。“这部分经费的足额收取确保了供热企业资金链安全,对供热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此外,除了自有热源采取大型热水锅炉的方式外,公司的热源均来自热电联产企业,这些热源高效、清洁,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依靠国家对供热产业的扶持政策,该公司在过去十年里,在财税补贴争取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小锅炉拆并补贴、老旧管网补贴、居民供热免交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的落实,让公司提高了盈利能力,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同时,供热企业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也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提质增效,废物利用
开源节流,企业要学会精打细算,变“废”为宝,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大唐哈尔滨第一热电厂厂长王秀江介绍说:“比如把烧煤后剩下的粉煤灰、石膏、灰渣等副产品进行分门别类再利用,出售给其他公司,充分挖掘全产业链的产品价值。” 另外,优化煤炭采购结构,开展煤炭市场调研。“我们没有煤源。煤炭价格疯涨,很多煤窑关停,这对我们供热企业来说,如何熬过寒冬?我们主动向上级反映情况,在国家能源局协调下,蒙东煤矿暂时缓解了我们的困境。”王秀江表示。另外,在煤炭告急的情况下,公司制定了提质、保量、控损耗、促掺烧管理机制,并设定了低价劣煤奖惩制度,全力降低标煤单价,实现燃料成本的管控目标。比如“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展配煤掺烧工作。员工们比较喜欢烧优质煤,优质煤量少价高,配煤掺烧加大了员工的工作量。为了鼓励员工,我们推出方案:在符合环保政策达标的前提,按照科学配比的做法,鼓励多烧一吨低价煤奖励1元钱,整个班组最多3万元。”王秀江说,科学控制成本,不断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节能降耗,推出智能热网
“十一五”末,龙唐公司的热耗值为47.6瓦/平方米,而“十三五”开局之年的2016年,已降至26.68瓦/平方米,同比降低20.92瓦/平方米,水耗、电耗和煤耗均创历史最优。值得一提的是,龙唐公司不断节能降耗,创新发展“智能热网”等,在履行好央企社会责任与供热企业绿色发展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2007年第一次电力改革后,很多电厂职工面临转行的新工作。对于从电厂转业而来的供热人,面对陌生和全新的供热工作,完全没有头绪。最初公司成立几年,在煤价高企期间出现单月亏损,在应该盈利的月份却仅能微利经营。 如何扭转困局?为降低热耗、提高盈利能力,该公司生产人员积极向供热指标优异的企业取经,学习它们在精准调节、实时调节上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结合本公司的实际,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经验。特别是开展了换热站无人值守改造和建立生产一体化管控平台之后,该公司的热耗指标有了长足的进步,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增强。此外,电耗、水耗和煤耗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 据介绍,企业配套调峰热源项目于2015年6月25日取得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核准,2016年12月、2017年11月,两台锅炉先后顺利通过96小时试运,锅炉机组满负荷运行,配套环保设施同步投运并实现达标排放。预期可扩展供热能力401万平方米,在二期扩建工程投产前,使供热区域内事故保证率达到国家规定的75%以上。多热源联供,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热能利用率,提高了供热后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