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 邵鹏璐
“自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UN Global Compact)提出ESG概念以来,ESG投资已经发展了20年,伴随ESG理念的主流化,全球可持续金融的资产规模已超过30万亿美元。”中国责任投资论坛理事长、商道融绿董事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中国代表郭沛源介绍。 ESG即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个名词的首字母缩写,包括信息披露、评估评级和投资指引三个方面,是一种关注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 “当前,ESG已从小众讨论演变为主流战略。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ESG披露必不可少,也有更多的投资者认识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主席、联合国贸易和发展投资与企业司司长李楠表示。 在近日举办的第12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年会上,多位业内专家结合中国绿色金融和ESG发展现状,深入探讨当前ESG热点问题,展望可持续金融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可持续金融体现出独特的国家特色
据新开发银行环境社会治理局负责人罗曼博士(Dr.Roman No-vozhilov)介绍,过去20年来,ESG和可持续金融已经从多边开发银行采用的独特创新方法,发展成为各类投资者和发行人广泛使用的策略。ESG以及可持续金融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支持性的监管框架和本土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兴趣。中国在可持续金融的某些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致力于将其可持续发展框架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中国的可持续金融也体现出独特的国家特色,从而丰富了国际可持续金融实践经验。 “作为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数字化自诊断工具,苏州工业园区ESG公共服务平台以其创新性,助力企业分阶段地评估和提升ESG表现。平台通过优化服务、促进供需对接和金融服务,推动企业协同发展。”苏州ESG研究中心负责人、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发展研究院副主任徐蓉介绍。 会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代表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地方政府ESG评级指标体系研究报告(2024)》,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68个城市在2017~2022年间的ESG总体表现进行了定量评级。报告发现中国省市ESG整体表现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广东省及北京市在ESG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各地区间差异依然显著,未来城市ESG表现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报告建议将ESG评级纳入地方政府治理指标体系与赋能机制,并以ESG为导向赋能地方政府营商环境与创新力。 ESG责任投资已成为耐心资本的重要驱动力
“ESG责任投资已成为耐心资本的重要驱动力,ESG责任投资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我国也在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金融合作和发展。”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汪义达表示。 年会上发布的《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责任投资市场规模保持较高增速。截至三季度末,我国可统计的责任投资市场规模合计40.31万亿元。其中,绿色信贷余额为35.75万亿元,可持续证券投资(包括ESG公募基金、可持续发展主题债券和可持续理财产品)达3.3万亿元,可持续股权投资约为1.26万亿元。 商道融绿研发总监吴艳静表示,2024年中国ESG责任投资市场呈现政策由虚向实、规模保持增速、机构投资实践广度和深度的增加等主要发展态势,但是ESG金融产品仍需通过提升ESG整合程度等方式获得市场的进一步认可。 《报告》显示,ESG公募基金数量持续增长。截至9月底,共有100家基金公司发布了848只ESG公募基金产品。其中,债券型基金50只,股票型基金315只,混合型基金432只,FOF基金38只,国际(QDII)基金13只,总规模达4098.65亿元。ESG基金的ESG绩效总分数普遍高于全部基金,主要体现在ESG基金的环境和社会分数更高。 与此同时,ESG指数数量也在持续增长。《报告》显示,截至9月底,国内主要的指数公司共发布了250只涉及使用环境(E)、社会(S)或公司治理(G)因素筛选成分股的股票指数。 另外,在ESG评级数据基础上构建的指数回报良好。《报告》显示,以沪深300成分股为样本池,在2016年7月至2024年9月,ESG总分择优策略相对于基准指数的年化超额收益率为5.54%,ESG进步择优策略的年化超额收益率是5.45%,ESG管理择优策略的年化超额收益率是7.26%。相对于基准指数观测期间仅有0.14的夏普比率,ESG总分择优、ESG进步择优和ESG管理择优策略分别将夏普比率提升至0.41、0.43和0.52。 ESG责任投资信息披露质量有待提升
“应对气候变化关乎能源、产业、贸易、金融和科技等发展核心议题,已经成为ESG领域炙手可热的焦点。”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认为,当前,我国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在信息披露和责任投资中应该关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绩效指标。 穆迪评级信用策略及研究部高级副总裁党菁菁表示,强制性气候披露将会增加合规成本,但有助于中国企业强化风险管理实践,并保持国际市场准入。 汪义达同样认为,当前,ESG责任投资仍面临着信息披露质量有待提升、“漂绿”现象以及构建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ESG评价体系等挑战。 商道咨询北京公司总经理兼管理合伙人彭纪来认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工作指南》三份文件,已经构成了完整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有效体系。企业在应对愈加严格的内外部相关方的信披要求时,需要充分理解和分析企业的全价值链流程,企业内部深度参与双重重要性的评估,正确全面理解“影响”的定义,并提供高质量的ESG数据,方能在企业的变革和转型中做好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管理。 此外,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名誉理事长王忠民提出,通用语言大模型等新技术可以更加全面地梳理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各项指标和参数,更加精准分析碳足迹,促进全球绿色标准统一,如果能用好AI工具,那么ESG的认知、行动和管理将更加系统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