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提出定向降准不宜长期实施

作者: 李想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李想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定向降准主要发挥信号和结构引导作用,若长期实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报告》认为,定向降准通过建立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的正向激励来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当前我国货币信贷存量较大,增速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不宜依靠大幅扩张总量来解决结构性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通过开展定向操作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成为主要经济体央行的新动向。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两次定向降准体现了这一思路。
    《报告》提出,货币政策主要还是总量政策,其结构引导作用是辅助性的。定向降准等结构性措施若长期实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的真实性可能出现问题,市场决定资金流向的作用可能受到削弱。中长期看,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信贷资源投向的优化,根本上还是要依靠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