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全国重要能源基地作用日益凸显

与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张应伟一席谈

作者: 吴承坤
能源访谈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吴承坤

    贵州是2012年国发2号文件明确的全国重要能源基地,到2015年底电力装机将达5000万千瓦。截至2014年底,贵州全省电力装机已达4645万千瓦,当年全省发电量1800亿千瓦时,省内用电量1170亿千瓦时,外送电量630亿千瓦时。煤炭方面,目前贵州煤炭产能已达1.9亿吨/年。落实国家关于煤炭行业限产脱困政策措施并完成调控后,煤炭产量仍达1.85亿吨。2014年,贵州实现销售1.8亿吨,其中外送煤炭4800万吨。2014年,贵州规模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预计达1040亿元,拉动工业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左右。这些都表明,贵州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得到巩固和提高,能源产业已成为贵州重要的经济优势和经济支柱。
    贵州是如何推进能源产业科学发展的?下一步又将如何积极有为?近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张应伟。

压力之下主动寻找动力

    张应伟表示,近一两年贵州能源工作确实面临不少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能源经济同样存在下行压力,能源行业投资增速放缓。贵州与全国其他产煤省份一样,煤炭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消费疲软、市场供大于求。二是煤炭企业利润下滑,经营压力加大。受价格低迷影响,部分煤矿企业亏损经营。火电企业因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减少,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同时,部分能源企业还面临还贷压力大、融资困难、资金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三是投资服务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部分能源重点项目受征地、赔偿、阻工、用地审批等因素制约,进度滞后,大型煤矿项目办理国家层面审批手续程序繁琐、耗时较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给予贵州很大支持。”张应伟说,2014年,贵州多个能源建设项目获得国家核准或同意开展前期工作。与此同时,贵州也争取到国家各类支持、补助资金6.87亿元。此外,多项事关贵州能源长远发展的问题也得到关注和协调。
    张应伟介绍说,在能源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贵州自身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是恢复、开拓省内外能源市场并取得效果显著。近一两年,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能源局持续组织省内各市(州)及重点煤炭生产企业赴外省区开拓煤炭市场。目前,贵州煤炭除满足本省使用外,还大量销往广西、湖南、四川等省份,其中广西成为最大用煤户。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能源局还多次与南方电网协商,调整提高“西电东送”电量,仅2014年就增加80亿千瓦时。
    二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确保能源投资稳定。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能源局多次组织召开能源项目建设投融资推进会、清洁能源发展恳谈会,仅2014年召开的推进会、恳谈会,现场签约资金和拟投资资金就分别达315、881亿元。同时,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能源局还调整兼并重组保留煤矿融资贷款抵押政策,扩大投融资抵押范围;积极协调西部控股贵州能源基金、中信银行能源事业部等金融机构,加大对贵州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2013年、2014年,连续在银行信贷收紧、门槛提高的压力下,均完成投资770亿元左右。
    三是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贵州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强力推进,实现了煤矿数量的总体控制,全省正常生产、建设和联合试运转煤矿数量从1704处减少控制到808处,2013年实质性关闭煤矿125处,公告2014年第一批关闭煤矿163处,煤炭企业集约化发展水平提高。公告确认主体106家,会审主体企业实施方案95家,煤矿安全生产呈现历史最好水平。
    四是电力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能源局出台了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实施意见,初步建立了电力用户企业和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机制。在2013年实施3家的基础上,直供电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六盘水双元铝业公司、安顺黄果树铝业公司、遵义金兰(集团)伟明铝业公司、中铝贵州公司、遵义铝业公司等5家电力用户与中电投金元公司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完成交易电量50.4亿千瓦时,电力用户累计节省支出、获得收益2.86亿元。
    五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能源局先后6次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及时取消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矿矿长资格证和煤炭经营许可证,合并2项非行政许可事项为1项。目前,贵州省能源局3项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证事项由5项减少为1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时限减少到18个工作日,压缩比例达60%。
    “通过改革,贵州能源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张应伟说,仅2014年就新增电力装机294.61万千瓦,其中建成重点火电项目3处、地方水电项目5处、新能源发电项目24处。投产大中型煤矿10处,产能达810万吨/年。开工建设铜仁碧江、凯里丹溪、贵阳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天然气支线管网217公里。同时,清洁能源比重提高、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有效提升服务全局能力

    张应伟表示,为实现2015年能源发展目标和国发2号文件确定的战略目标,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能源局今年将多措并举:
    进一步开拓省内外能源市场,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经营新模式,支持煤炭企业与省内外重点用户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形成战略联盟。组织省内重点产煤地区、煤炭生产企业赴周边省份开拓煤炭市场。积极扩大大用户直供电试点范围。发挥省际区域合作机制作用,加强与广东省和南方电网公司的沟通协商,努力增加“西电东送”电量。
    推动电力、油气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扩大直供电试点范围,加快推动贵州省大用户直供电工作市场化。探索组建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推动直供电试点向工业园区、云计算、大数据和相关产业倾斜。争取国家支持将“黔电送深”列入跨区域直接交易试点。深入研究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一体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体制机制,加快“气化贵州”步伐。
    创新区域合作方式方法。贵州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能源交流合作,紧密结合国家区域战略规划,编制贵州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认真开展与周边省份油气互补、电力互济、煤电交易等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积极引进央企和省外优强企业,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发能源项目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既送出去又引进来。在维护传统煤炭、电力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周边风电设备、煤机装备市场,充分发挥贵阳、遵义、安顺、毕节等地区装备制造业比较优势。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强做大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充分发挥中缅、中贵天然气管道和西南成品油管道作用,积极利用省外、境外优质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