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走进长吉图系列报道(12)
黄汝舟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郭东波
前不久,一批来自北欧的蔓越莓、黑加仑子、木梨等纯天然干果,搭乘长春-香港直航首飞班机飞抵长春龙嘉国际机场,转入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进行检验检疫,随后便摆上了长春各大商超的货架。这批货物抵达长春,标志着兴隆综合保税区国际贸易业务又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于2014年3月13日实现封关运营后首批货物通关。这是全国第19个综合保税区,也是吉林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是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功能等于一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新机制提高保税区管理水平
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按照吉林省和长春市“精简、统一、效能和小机构、大服务”的要求,并充分借鉴国内保税区的成功经验,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确立了“管委会+公司”的运作模式,实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2012年3月,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成立,随后组建了兴隆保税区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管委会作为长春市政府的派驻机构,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和行使行政管理权。管委会负责土地审批、征地拆迁、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和融资等工作。
开发建设公司作为综合保税区的建设法人和运营管理主体,既要承担综合保税区及周边配套服务区前期土地开发与围网、监控、卡口、通关、厂房和仓库等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还要承担综合保税区及周边配套服务区共约18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海关围网、监管设施、综合办公楼及部分厂房的建设融资任务,同时负责标准厂房、保税仓库和围网内土地的出租、出售经营,以及为入区企业提供物业、信息、咨询等全面服务,保障综合保税区正常运营。
“管委会+公司”机制灵活,公司和管委会人员可以交叉使用,工作人员不多但队伍精干,机构不多但功能齐全。这使综合保税区内的大小事能很快“对号入座”,企业需求能够明确找到责任部门解决。“通关全服务”助推企业发展
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为区内企业从事前、事中和事后3个环节提供“通关全服务”。事前——通关业务咨询及物流解决方案;事中——通关手续全程办理;事后——结汇退税及仓储物流。围绕“通关全服务”,综合保税区对申报大厅功能进行完善,开设报关单预录入、车辆登记、国检全申报窗口;对园区实施封闭管理,通过《车辆核放单》将通关流程与园区管理流程进行链接,提高运转效率;完善财务管理模式,确定费目并由专人收取、开票及入账;与知名国际物流企业开展保税仓库合作经营,进行市场化运作。
综合保税区还积极面向企业开展走访工作,上门提供各类业务解决方案。帮助福伊特路通公司将齿轮箱在区内为长春轨道客车公司配套,解决货物需出口到国外、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帮助大陆汽车电子公司开展保税货物寄售业务,解决企业资金占用大、供货不及时问题;帮助一汽四环发动机通过货物进入综合保税区转关至大连出口,实现通关口岸向本地前移,解决通关便利问题。此外,中泰恒升、赛泰科贸等医疗器械进口企业,利用综合保税区先缓税、后办理减免税分批出区模式所开展的业务已经成熟,一批医疗器械企业正在纷纷洽谈,要求入区开展业务。通过这些服务,切实解决了企业加工贸易手册结转难题,通关时间缩短近一半,减少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占用,体现了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管委会+公司”的运作模式,让行政管理和公司化运营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也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率,为企业减轻了更多的负担,为入区企业提供了短、平、快服务。
出口国内汽车料件、为进口供货商服务是辽宁富宏国际货运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的主要业务。因与进出口业务打交道,办理报关手续是该公司的日常业务。
“以前公司的报关手续,我们都是到沈阳去办理。”杨建国是辽宁富宏国际货运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的一名负责人,自从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正式试运营后,他所在的这家公司便入驻于此,相关手续也都在保税区办理。
“入驻保税区的企业,都会享受使用仓库、写字间等的优惠,不但省了运输费,其他费用也降低了,而且通关也比较快。”杨建国说。高效管理创造健康发展
自2012年启动建设一期围网1.536平方公里内工程以来,综合保税区秉承高起点、高标准原则,举全区之力累计投入40亿元,进行了综合保税区及配套区征地、拆迁和联检大楼、主副卡口、查验中心、标准厂房、仓库、区内道路、围网、电子信息平台等海关监管、检验检疫及配套服务等设施建设。2013年10月31日,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由海关总署和国家其他部委组成的国家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
2014年,他们以完善一期基础设施、提升区域承载能力为主要任务,实施了市政、建筑、绿化、配套、重大项目五大类60项工程建设,其中厂房和仓库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市政道路15条,道路总长69.3公里。区内给水、供电、燃气、供热、通讯、路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已全部完成,已完成绿化总面积达58万平方米。
目前,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出口报关等功能全部实现,企业货物入区即退税、“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与大窑湾港检验检疫直通放行及跨境电子商务等业务已全部展开,从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至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国际货运线路也已正式开通。
截至2014年底,兴隆保税区已签约项目47个,其中生产加工项目13个,现代物流及服务类项目21个,国际贸易及其他类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96.1亿元人民币,预计年进出口额21.7亿美元。已入驻的央企项目包括新兴际华集团投资兴建的际华物流园及目的地综合体项目、由招商局集团投资建设的招商局物流基地项目、由中外运空运公司投资的中外运物流中心项目。围网内重点项目有柴油发动机项目、中外运保税中心项目,企业则包括吉林省莫顿经贸有限公司、吉林泰域制药有限公司和吉林省皮克食品有限公司等。目前,区内注册企业已达22家,此外,在谈项目还有158个。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14年3月13日首批货物通关以来,兴隆综合保税区业务量稳步提升,到去年12月30日已累计办理报关单850票,累计实现货物转入转出量5000万美元,完成进出区货量2544吨,实现海关本地完税1000万元。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小包通关业务累计2214件,实现出口货值5.6万美元。
谈到未来发展愿景,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将以运营最佳、服务最优为宗旨,着力构建区域贸易通关新平台。以区域市场为导向,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国际商品展览展示交易中心;以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为主体,建设三位一体、辐射东北亚区域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同时,以汽车关键零部件加工、精密机械制造为基础,打造吉林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以粮食深加工、特色资源产品加工为龙头,打造吉林特色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为重点,打造吉林重要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基地。到2018年预计可实现进出口额100亿美元,入驻人口可达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