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国经济走强和亚洲、非洲及中东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弹性,应当能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支撑。但经济复苏要想获得持续动力,也需要信心支撑。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杨川梅
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日前发布的报告预期对今年世界经济前景进行了展望——今年全球经济将改善,增长率将从2014年的2.9%提升至3.4%。渣打强调,对于当前世界经济来说,信心的改善尤为关键,而且比数据的改善更为迫切。渣打认为,今年美国经济走强和亚洲、非洲及中东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弹性,应当能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支撑。但经济复苏要想获得持续动力,需要信心的支撑,政策支持对于信心的建立至关重要。
世界经济存在两面性
渣打分析指出,当前世界经济仍存在两面性。
一方面,世界经济中存在着积极的一面,全球经济增长有望加快。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今年仍有望保持在7%左右。印度成功控制了通胀和经常项目赤字,有望在今年“大放异彩”。欧元区需求疲软等根本性问题仍然存在,但也会有一定幅度的改善。非洲和中东经济体有望延续强劲增长势头。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上行仍然乏力,尤其是在西方。这种状况可能导致两个问题:一是不可预料冲击(地缘性或其他)可能产生的影响,或将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形势;二是政策能够改善增长,但也可能成为较大的风险源头。
渣打指出,应当认识到宽松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渣打分析说,到目前为止,全球为提振经济增长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主要是货币宽松,预计今年这种形式还将延续。预计欧洲央行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日本央行将继续量化宽松机制。货币宽松虽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具有严重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利率水平已接近为零的经济体。
警惕政策风险
渣打认为,当前各经济体应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警惕政策风险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冲击。
渣打分析指出,全球范围内,相比于财政政策,决策者通常倾向于使用货币政策管理经济周期。在经济活动活跃的时候,提高利率以防止经济过热。但有时利率上升会导致经济减速,中央银行又会降低利率以促进经济增长。利率和货币政策的调整简便易行,而且货币政策往往在正常环境下能起到良好效果。
但某些时候,货币政策到达某一时点时,将难以体现出对经济活动的预期效应。日本就是一个例子:日本维持低利率多年,经济却持续受到通缩和低增长威胁。另一个例子是欧洲,利率维持在接近零利率水平,欧洲央行也采取了迈向量化宽松的初步措施(渣打预计2015年欧洲央行还将采取更多措施),然而欧洲经济还是可能面临着“失去的十年”、高失业导致“迷惘一代”的危险。在这种形势下,财政政策有必要发挥更大作用。
渣打表示,并不期待欧元区财政政策出现大幅转向。预计经过多年的严苛财政后,欧元区将偏向更为中立的财政立场。日本现状更能说明问题——“安倍经济学”及其财政、货币组合刺激政策或将有助于日本经济恢复增长,但实际效果仍待检验。
发展中经济体仍有增长弹性
渣打在报告中还对主要发展中经济体前景进行了展望。
预计今年印度各项经济指标将持续好转。尤为重要的是,在印度新一届政府精兵简政、促进投资的政策变化带动下,商业信心正在提升。印度中央银行信誉的提升也有助于遏制通胀。预计未来几年印度经济增长将会加快,通胀增速将会回落。
2014年,随着基建项目支出增加,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国家经济也经历了繁荣。虽然海合会经济体正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多元化发展,但政府支出仍然高度依赖烃类化合物产生的收益。
经历了2014年的繁荣之后,海湾国家经济增长将在2015年放慢节奏。但由于多年来财政和经常项目维持双顺差,海湾能源国能够应对油价下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