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是沿边开放大市,拥有区位优势突出、配套设施完善、通道辐射明显、经济基础坚实等诸多沿边开发开放优势。多年来,牡丹江按照国家提升沿边开放的战略部署,不断拓宽对俄合作领域,目前与俄罗斯在交通、口岸、物流、产业等方面对接体系已经全面形成。
如今的牡丹江,对俄贸易额已连续20多年居黑龙江省前列,成为中国对俄沿边开放的主要大市,有着桥头堡和枢纽站的作用。
沿边近海,拥有得天独厚优势
牡丹江对俄沿边开放优势得天独厚,不仅是我国最早的沿边开放区域,也是黑龙江省与俄、日、韩经贸交往历史最长、接触最频繁、贸易规模最大、合作领域最广泛的城市之一。牡丹江具有区位优势突出、对俄贸易繁荣、产业基础坚实、人文交流合作基础良好等特点。
在区位优势方面,牡丹江是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和欧亚大陆桥重要节点,东部与俄滨海边疆区毗邻,边境线长211公里,是中国陆路距离俄远东海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最近的地级市,与俄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市、纳霍德卡陆路距离均在300公里以内。境内有绥芬河铁路、公路、东宁公路、牡丹江航空港4个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能力1200万吨,过客能力250多万人次。其中绥芬河铁路口岸是黑龙江省25个口岸中仅有的铁路口岸,东宁口岸是黑龙江省公路口岸中过货量较大的口岸,牡丹江航空港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国际航空港。牡丹江是东北地区借港出海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东北东部地区的枢纽节点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尤其是对俄开放的重要门户。
在对俄贸易方面,牡丹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通商有上百年的历史,近年来,对俄贸易额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目前牡丹江对俄投资也已拓展到资源、能源、建筑、种养等领域,对俄出口扩大到轻工、机电、食品、建材等产业,以鞋类、服装、箱包、果蔬、家具等为代表的出口骨干品种在俄市场继续保持畅销态势,以原油、原木、铁矿砂、合成橡胶等为代表的进口资源类产品落地加工率不断提升。
在产业基础方面,牡丹江完善了农产品市场加工体系,建成了绥阳雨润黑木耳大市场、源丰对俄果菜物流园区等六个大型物流市场,并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对俄出口的果菜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出口数量逐年增多,已成为黑龙江省对俄农业首要合作大市。牡丹江市第二产业门类齐全,已初步形成了以木材加工、能源、汽车配套、造纸、石油化工、新型材料、农产品加工、医药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同时一批工业大项目相继落地。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程度逐年提高,金融、旅游、会展等行业加快发展,“木业博览会”、“黑木耳节”和“镜泊湖旅游节”等会展服务业已经发展成为对外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人文交流合作方面,牡丹江与俄罗斯特别是滨海边疆区的多年交往合作,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关系,目前已在旅游、会展、合作办学、医疗服务、文体交流、媒体合作等诸多方面与俄进行了深入合作。并与乌苏里斯克市、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梅—甘区政府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健全完善了与海参崴、乌苏里斯克等城市的市长会晤机制。政府层面的深入交流,促进了牡丹江与俄地方间人文合作的不断发展。通过俄罗斯媒体“牡丹江行”活动,提升了牡丹江在俄罗斯的影响力。借助中俄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平台,牡丹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方政府、企业进一步加深了人文情感交流。
把握优势,沿边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明显的比较优势,使牡丹江成为了国家沿边开放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地区。近年来,国家“十二五”规划将牡绥地区确认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地区;国家批准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纲要中,明确牡绥地区为沿边开放先导带;在国家批准的“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开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支持牡丹江打造中俄地区友好合作示范城市”。
近年来,牡丹江牢牢把握开放优势和政策机遇,通过深入实施“贸旅牵动”战略,做好进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贸易抓转型、合作抓延伸“四篇文章”,加快建设进出口加工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会展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努力发挥中俄地区友好合作示范作用,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进出口加工中心建设方面——牡丹江坚持外建园区、内建基地、内外互动、联动发展,建设了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等8个境内园区,目前已有2个发展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俄、法、日、美、韩和乌克兰、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以及国内世贸、大亚、万向、绿地、兵装等企业相继落户。同时,依托俄罗斯市场需求和进口资源能源类产品,初步形成了服装、轻工、机电、木制品、农副产品等出口产业和木材、纸业、宝玉石进口加工产业,牡丹江也因此获批木制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和国家蔬菜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同时,牡丹江还在俄罗斯建设了7个境外园区,其中龙跃经贸合作区、华信农业合作区晋升国家境外经贸合作区。
在商贸中心建设方面——牡丹江以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目标,促进外贸和内贸融合发展,引进建设绿地、万达、深圳华南城等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等地,开发建设了轻工、建材、家电等8个境外专业大市场,形成了内陆、口岸和境外互相支撑,辐射黑龙江省东部、吉林省北部和俄滨海边疆区的大商贸布局。
在物流中心建设方面——近年来,牡丹江抢抓政策机遇,按照内联外拓、双向延伸、相互支撑的原则,建设了各具特色、配套发展的“七大物流园区”,即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区、牡达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园区、牡丹江华晟国运物流中心、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物流园区、绥穆大连物流铁路专用线新建工程、海林国际物流基地、宁安源丰对俄果蔬国际物流园区7个物流园区。如今,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区已成为辐射俄日韩的多功能、国际化综合物流示范园区。华晟国运物流中心探索了“中俄中”跨境陆海联运模式,缓解了俄罗斯和黑龙江资源性产品南运和南方产品北上的运输矛盾,降低了物流成本,2014年完成吞吐进口标准集装箱量13350箱、23万吨货物。宁安市源丰对俄国际物流园区不仅实现口岸功能内移,直接把蔬菜从宁安“地头”输送到俄罗斯“餐桌”,而且还实现了“属地申报、属地验放”便利通关,果蔬产品到俄罗斯餐桌的中间环节减少了一半。黑龙江省首个铁海联运项目——穆棱大连内陆港已投入运营,使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逐步消除。
此外,牡丹江市还完成了东宁口岸扩能改造,过客能力提升到200把握优势,沿边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万人次。绥芬河公路、铁路口岸的改造升级,年过货能力将达到3850万吨。中俄海关监管互认机制的试运行、实现了果蔬出口直通放行,开通了对俄甩挂运输,进口俄罗斯石油液化气也通关成功,不但增加了东宁口岸进出口产品种类、提升进出口贸易档次,还解决了牡丹江市及周边县市燃气紧张局面,节约了物流成本。
在旅游中心建设方面——牡丹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兼具,全市现有A级以上旅游景区26处,呈现“湖、林、雪、边、俗、特、红”七大特色,有镜泊胜景、林海雪原、中国雪乡、百年口岸、东北虎乡、渤海古国六大产品品牌。拥有镜泊湖、中国雪乡、八女投江、威虎山等著名旅游景点。2014年,牡丹江市旅游业增势强劲,接待旅游人数突破1700万人次、实现收入108亿元,分别增长20.8%和19%,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19.3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5.3亿美元,同时牡丹江至符拉迪沃斯托克中俄边境12日游线路获国家批准,这必将进一步拉动牡丹江旅游业发展。
抢抓机遇,构筑沿边开放新高地
针对国家“一带一路”、黑龙江及蒙东沿边开发开放带战略,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提出,围绕国家、省对外开放新格局,要关注俄罗斯资源、市场和政策走势,明晰中俄地区友好合作示范城市建设路径,依托绥满铁路和公路,在建设商贸物流带、要素集聚产业带、互利共赢开放带上彰显优势,打造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导区。
推动交通物流互联互通。围绕建设便捷高效、货畅其流的国际物流枢纽,加快突破“内陆港”,积极争取国家海关总署和交通部支持,提升华晟物流、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宁安源丰国际物流园、穆棱铁海联运功能,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建设和经营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纳霍德卡港、东方港、扎鲁比诺港等俄罗斯远东港口,借港出海、为我所用。推进铁路建设和机场迁建,谋划东乌铁路、东珲铁路、牡佳高速铁路和牡符跨境高速铁路,争取建设牡丹江保税区和国际邮件互换局,开通国际航空货运业务,促进贸易通关便利化、多种运输方式联运常态化。
推动跨境产业内外互动。深度研究对接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促进牡绥地区一体化,与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协调互动合作,推动“牡符乌”境内外、园区间、企业间以及我市口岸、内陆配套协作,引导企业和资本向通道沿线集聚,提高本地产品出口比重和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提升电子口岸、线上交易和物流中转分拨功能,鼓励开展跨国金融业务,发展工程承包等服务和技术贸易。
推动人文交流全面深化。面向俄罗斯、东北亚开展多元化交流互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完善与俄罗斯地方政府间的会晤互访机制,建立“牡符乌”联席会议制度,举办“跨境产业合作区建设论坛”和“中俄旅游文化节”,全面深化中俄地方科教文卫等多领域合作,以人文交流“心连心”助推经贸合作“手拉手”。
(文/于林 波德健宇 陈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