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4月13日,深圳市开始调整深圳居民赴港政策,1年期签注的“一签多行”改为“一周一行”。这对于深圳赴港消费是否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呢?
而在3月20日,海南的离岛免税政策再次调整,不仅增加了17类免税品,同时也放宽了10种热销商品的单次购买数量限制。政策的加码能否使离岛免税政策效应得到进一步释放?
其实,无论是在香港消费还是在海南购物,终究存在地域的限制,而跨境电商或将打破这种藩篱。相关受访专家表示,赴港新政或将抑制消费回流内地,而海南免税新政则有促进作用,跨境电商则借助自贸区的东风,成为我国内地消费新的增长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赴港新政或抑制消费回流
历年春节都是中国大陆赴港旅游的高峰期,然而在羊年春节,访问香港的内地旅客人数同比下跌10%以上,向旅游业议会登记的入境内地团体同比下跌超20%,同时,香港五大旅游景点入场人次平均下跌一至两成。
这与近来香港爆发了数次以“反水客”为名的激进事件有关。所谓水客,是指频繁来往于香港与深圳之间,靠每次携带商品赚价差或工费的人。而过去,深圳赴港的“一签多行”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方便了大陆水客。
深圳居民“一签多行”政策,是在2003年香港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周围环境波动的时候,应香港特区政府的建议,经中央政府批准,由试点开始逐步推广的。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指出,随着赴港旅客不断地增加,深圳居民“一签多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高虎城表示,任何一个城市的服务功能、接待能力、基础设施等,对接待游客都是有限度的,这是由一个城市对接待能力的投入所决定的。
政策调整完全是针对职业水货客、“水货”活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政策生效后,仍然会有不少香港人从事“水货”活动,香港方面会继续加大力度打击所有“水货”活动,包括香港人从事的“水货”活动。
根据深圳海关数据,截至2014年底,深港共开展160多次联合行动,深方查获各类走私案件6000多宗,打掉“水客”团伙20多个,查获案值超过3亿元。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黎友焕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新政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内地访港旅客是香港零售业务主要动力,政策调整将影响访港旅客数量持续增加,对香港经济及民生影响大,实行“一周一行”政策会对香港零售业带来较大冲击。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俞建国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因为深港两地税率不同,使得同样物品的价格有差异,这对于大陆的消费品有一定冲击效果。在“水货”减少以后,物品平均价格会上升,可能使得大陆的消费量有所下降,尤其对于弹性较大的物品,例如奶粉,在“水货”多的时期,消费者除了给婴儿喂食外,还可以用作平时餐饮等。因此,新政对于消费回流大陆或许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海南免税新政促消费回流
与香港“自由行”刚开通时相比,香港已不再是唯一选择。一部分内地游客选择去日本韩国等国购物,更有一部分人则去免税购物岛海南。
2011年4月20日,国家赋予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据海南省财政厅副厅长王惠平介绍,2011年4月20日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启动试点以来,截至2014年12月31日,海南两家免税店累计实现免税销售额109.56亿元,购物人数408.86万人次,人均购物2680元。
不过,试点3年多来,实际参与免税购物的旅客人数占空港离岛旅客总人数的比例不到10%,这与韩国济州岛免税购物旅客人数占比平均30%相比,明显偏低。2680元的人均购物额,也离8000元的免税购物限额还有相当距离。
因此,在今年3月20日,离岛免税政策再次调整,不仅增加了奶粉、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17类免税品,同时也放宽了香水、化妆品、手表等10种热销商品的单次购买数量限制。
总体而言,离岛免税政策对内地消费者是利好的,黎友焕表示,在短期内考虑到交易成本因素,对内地尤其是北方消费者而言,影响是不大的。长期来看,会促进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内地游客考虑到购物因素会更倾向于选择海南作为出行地点,从而也增加了内地消费者对离岛免税商品消费热度和需求。同时,利差的出现必然会催生倒卖投机的产生,这样更是满足了内地消费对离岛免税商品的需求。总体而言,增加了消费者剩余,也就是让消费者获得更多好处。
对比赴港旅游数据的下跌,2015年春节期间,海南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日均接待顾客超3万人次,7天共接待游客21.98万人次,同比增长74%。即便是渐入旅游淡季的3月,海棠湾区一线海景酒店平均入住率仍高达72%,其中入住率最高的酒店达到81%。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调整对于香港购物的分流效果,受访专家的观点表现出程度上的差异。俞建国表示,影响较为有限。从实际情况看,海南和香港的消费群体地域有一定的差别,海南消费群体以北方人群为主,尤其是东北人,相比较而言,南方人去香港比较多。尤其是北方人喜欢在冬天去海南旅游,对于这部分群体而言,直接在海南购买进口物品,比去海外消费划算。从这个角度看,此部分消费留在了国内,对于国内消费回流有正面效果。
而黎友焕则认为,存在一定的分流效果。政策调整实施将再次提升免税商品的消费热度,满足消费者对化妆品、婴儿奶粉等热销商品的免税购物需求,进而促进海外奢侈品消费回流,同时对赴港购物也有一定的分流效果。但是必须考虑到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在提供的商品服务与内地人消费需求与海南岛提供的必有所差异,就具体某种商品而言,如时尚奢侈品,可能对香港消费需求影响不大。
跨境电商可期为新路径
无论是赴港购物,还是去海南免税岛,对于国内消费总量的影响,终归受到地域的限制,而自贸区内的跨境电商,或能打破这种藩篱。
黎友焕表示,跨境电商作为赴港或海南购物的另一种竞争方式,依靠其低廉的购物成本和方便的购物操作以及安全的支付环境和商品质量保证、快速配货等优势,将会减少对于赴香港或海南等
地购物的需求。
据了解,跨境电商的主要模式有两种,分别为“产地直销”和“进口商品”模式。其中,“产地直销”又分为两种模式,分别为“直邮”模式和“自贸”模式。“直邮”模式,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境外商品之后,通过国际运输发送,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而“自贸”模式,是指境外商品入境后暂存自贸区内,消费者购买后以个人物品出区,由国内物流送达。“进口商品”模式,则是指经过监管部门备案的境外品牌商家销售的商品,其商品均符合中国检验标准。
作为全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国交易总额的七成。以深圳为例,据统计,2014年深圳跨境电子商务总体交易额达170.4亿美元,增长率27.3%。其中,在海关“9610”和“1210”监管代码下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达3641.47万美元。而仅在2015年1~3月中旬,深圳蛇口海关审核验放进口电商物品72万票,货值为7688万元人民币,分别是去年全年的14.4倍和9倍。
随着广东自贸区蛇口区的获批,深圳跨境电商迎来新商机。天猫、聚美优品和华润万家等数十家电商巨头已进驻前海。据蛇口海关统计,今年截至3月中旬,该关审核验放进口电商货值近8000万元人民币,是去年全年的9倍。
广东自贸区为发展跨境电商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目前网购在国内发展很快,受市民青睐的进口商品进入市场却有诸多限制。自贸区这个平台提供了物流、金融结算、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便利,为进口商品的进入带来便利,既能拉动消费和经济,也能减少中间环节,让市民享受到实惠。
对于跨境电商的意义,黎友焕表示,跨境电商以其全球性、快捷性、透明性等诸多优势,将会极大促进内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极大方便内地居民的消费,并将会是我国内地消费新的增长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消费者非常容易地获取其他国家的信息并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