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看运行
4月21日,央行公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数据显示3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9.19万亿元,较2月减少1564.76亿元。而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外汇占款均出现超过1000亿元的减少。
4月19日,央行宣布自4月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等。
点评:虽然3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由正转负,但跨境资金流动并未显著恶化。美国受国内薪资增长提速和低油价等因素影响,经济反弹使加息预期渐浓,而欧洲和日本依然走在量化宽松的路上,加上低油价引起的新兴市场内部分化,使得全球跨境资金的波动性大增。在此背景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状况难以大幅改善,仍需继续降准来弥补基础货币的缺口。
央行普遍降准1个百分点,外加定向降准,力度之大令市场震撼,而此次降准主要原因正是对冲外汇占款减少。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占款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在外汇占款增加时,央行会适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反之亦然。
而现在外汇占款已经不再是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来源,这增加了央行货币主导权,使得货币政策工具更为有效。此次降准通过释放各类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来提高货币乘数,以保证广义货币和贷款的稳定增长。尤其当前经济下行的内生压力较大,经济增长依赖基建投资,同时土地出让收入大幅放缓、PPP仍难取代城投融资功能,货币政策适应放松是稳增长的重要法宝之一。
财政收支下滑靠政策
4月16日,财政部公布了3月份全国和地方财政数据。
3月全国财政收入10691亿元,同比增长5.8%,扣除部分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影响,同口径增长4.2%。其中,中央财政收入3895亿元,同比增长3.2%,同口径增长3%;地方财政收入(本级)6796亿元,同比增长7.4%,同口径增长4.9%。
国内增值税2384亿元,同比增长1.2%,扣除营改增转移收入影响下降1.2%。
3月全国财政支出13950亿元,同比增长4.4%,同口径增长3.6%。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1626亿元,同比下降6.3%,同口径下降6.6%;地方财政支出12324亿元,同比增长6%,同口径增长5.1%。
点评:3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长延续低增长态势。其中,中央财政收入下滑最为明显,主要受国内增值税下降、进口环节税收及石油特别收益金收入大幅减少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速明显回落,继续受房地产相关税收下降影响。
收入项目中,增值税增幅下降主要是受工业增加值增长放缓,尤其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降,以及营改增增加进项税抵扣相应扩大减税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3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速远低于去年同期。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下滑明显,主要是今年加快支出进度,部分支出2月份提前拨付,使本月支出增幅相应下降;地方财政支出力度也较为乏力,主因是目前地方财政支出受困于经济下滑和债务问题。
二季度全国和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速有望呈现“U型”走势,一季度GDP增速突显稳增长迫在眉睫,近期有望加码政策力度,但考虑到政策时滞效应和基数效应的影响,短期内财政收入增速起色有限。而随着未来可能实行的更多地方债务置换计划,以及通过包括银行贷款展期、盘活存量债务资金、中央财政救助在内的多方面措施共同努力,地方财政支出将有望加快发力。
(栏目主持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