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实体经济如何才能吸引降准资金

作者: 吕昱江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吕昱江

    日前,央行决定,自4月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降准了,实体经济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吗?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说,这当然是错误的。专家指出,如何在机制上确保更多的可用资金直接进入实体经济,一是实体经济要找到增长点;二是以制度创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社会总投资回报率目前已低于借款利率

    按照央行的设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促进存款类金融机构具备足够的可贷资金,以保持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降准将明显改善银行流动性,对于进一步降低市场利率、营造宽松投资环境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长期资金的增加更能促进银行增加信贷投放,带动整个社会融资增长和融资成本下降。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占社会融资绝大部分的企业部门2015年一季度平均融资成本仅下降12个基点至6.83%。中金公司据此估计,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一季度为6.65%。另外,中金公司分析指出,我国一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速为5.8%。
    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作为衡量实体经济有效融资成本的综合指标,自1997~2000年以来,首次高于名义GDP增速。这一现象的含义是,从理论上说,总体的投资回报率(以增加值计算)目前已低于借款利率。这种企业投资面临的“负利差”如果没有得到迅速扭转,可能会进一步拖累投资动能和经济活力。
    为什么加权平均贷款利率的回落明显滞后呢?中金认为,货币供应量增速放缓阻碍了政策利率变动的传导。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已经发生重要变化,在外汇占款负增长的趋势中,央行不主动投放流动性,流动性就会自发开始收紧。
    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1.6%,比去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此前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汇占款长期以来是货币投放的主渠道,M2增速回落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同比明显少增。一季度外汇占款余额为26.82万亿元人民币,一季度减少2521亿元,同比少增1.04万亿元。
    “由于央行已基本退出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式干预,外汇占款已经不是一个投放长期流动性的来源,因此必须使用其他流动性投放渠道和工具。”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解释道。他表示,在这个背景之下,有必要通过降准来提高货币乘数,并配合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来保持广义货币的合理增速和适度的流动性水平,保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平稳增长。

实体经济找到增长点才能吸引资金“活水”

    相比降准,更值得关注的是决策层决定为政策性银行注资并提供流动性支持,以扩大其信贷投放规模。
    吕随启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央行提到的定向降准事实上是曲线注资政策性银行,可以增加政策性、开发性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未来扩张资产负债表的能力,以配合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稳增长”政策。为政策性银行提供流动性有利于直接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基建投资。瑞银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预计,中央向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发放抵押补充贷款(PSL)规模可能扩大至1.5万亿元以上,PSL利率可能接近国债利率(3%%~3.5%),期限可能为3~5年。
    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此前在解读政策调控目标时表示,无论是经济学理论、政策实践,还是各国的经验教训,都充分证明实体经济层面有效率的增长才是根本,企业的竞争力才是根本,要素的质量和数量才是根本。
    让资金更加通畅地流入实体经济,最核心的问题即“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如何吸引银行”和“银行如何满足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
    商业银行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如何引导商业银行发现并支持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创新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等问题,正是要让资金血液更加通畅地流入实体经济肌体,需要着重解决的机制问题。
    财经评论人莫开伟认为,由于对降准资金缺乏有效政策引导,很可能会使银行流动性和信贷资金“绕道走”,出现流向变异,导致实体经济不实,虚拟经济更虚。如果资金过多流向股市,会进一步加剧股市泡沫,使实体经济难以获得足够资金“输血”,无法摆脱融资难困局。
    不过,由于此次降准前,市场已通过快速上涨对流动性宽松预期进行了消化,加上证监会出台融券新规影响了融资热情,降准未能对股市形成提振。4月20日沪深股指盘中现宽幅震荡,尾盘双双录得接近2%的跌幅,多空双方的激烈博弈,并导致两市成交再创天量。
    怎样让更多的可用资金直接进入实体经济?中国经济导报采访到的专家认为,关键之一是实体经济要找到增长点。那么,增长点有哪些呢?例如,目前我国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发展较为迅速,这其中,很多的企业都是小微企业,如果促进新兴业态中的“小微”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或许他们就能吸引来资金。而且,这样社会效果也比较好,因为目前在我国小型或微型企业中就业的人员,占比还是比较大的。

还有什么法宝:以PPP等方式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吕随启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下一步,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趋向应该是不变的,当前利率和准备金率仍处于下调通道,在降准的基础上,下面还有可能再进一步的降息。
    “如果面临资金外流、货币贬值,降息无异于自找麻烦。没有一个国家会在币值下跌、资本外流的情况下降息,那无异于雪上加霜。”张茉楠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我们的存款准备金率又非常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反倒认为降准、甚至多次降准的可能性还是存在,但是降息的空间并不是很大。”
    与市场普遍预期不同的是,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今年不会再次降准。不过,朱海斌强调,最终是否降准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流动的变化情况及其对传统基础货币供应机制的影响。
    财政政策方面,楼继伟部长表示,要继续推进“营改增”,在适当降低地方债的同时保持一定的新增建设规模,创造就业机会。今年还要着力推进一些既促进当前增长、又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改革,比如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以用制度创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该法规被认为是PPP推进的基本法。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也表示,目前各地方政府正在加紧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弥补43号文(2014年发布,主要目标是清理地方债务)带来的融资缺口。一方面,加快推出PPP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城镇化基金模式绕开43号文的监管,接力地方融资平台解决融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