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体:腾讯微博栏目主持人:公欣
【央行降准1%】
新闻源:日前,央行决定,自2015年4月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从19.5%降到18.5%。这是继2月5日央行下降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之后,再次出手,为今年第二次降准。其中,对农村金融机构额外再降低1个百分点。相关机构分析称,此次降准可能释放超万亿的流动性。
幅度、时间点超出预期
@潇湘流水:网友
除定向调控,此次降准一大特点是幅度超过预期:一次性下调1个百分点,而此前调整都是0.5个百分点。其次是时间稍显突然。因为,从刚发布的不少经济数据疲弱、一季度外汇占款减少导致基础货币紧缩、配合财政的账务置换等原因来看,市场早就预测央行未来将会降准,但没有机构能够预测会在这个时间降准。
降准是新宏观调控思路的落实举措之一
@易宪容:社科院研究员
对于这次央行降准的行为,市场解释主要是政府新宏观调控思路得以确定。即希望如美国、欧洲、日本一样,通过股市的繁荣来拉一把经济,股市繁荣有助于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分散与转移银行风险等。但是,要达其目的,还需要一系列的市场条件。比如,国内金融市场结构的调整,企业在股市债券融资比重全面提升;当前的高利贷萎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渠道顺畅;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提高,投资者趋向理性等。
评上评:本次超预期降准或为弥补此前政策放松节奏过慢的弊端。我们注意到,除全面降准外,央行亦对部分金融机构开展了“定向降准”措施,这体现了“结构性支持、定向调整”的政策意图。毋庸置疑的是,未来的货币政策虽继续呈稳健态势,央行会根据经济和通货膨胀走势进行适应性调整。必须警惕的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经验表明,货币政策可以为结构改革创造机会,但单纯依赖货币政策也会带来风险。
【一季度劳动力市场求大于供】
新闻源:人社部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日前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5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469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用人需求减少了91.9万人,下降了15.7%;求职人数减少了78.6万人,下降了15.1%。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的用人需求增加了38.8万人,增长了8.5%;求职人数增加了46.3万人,增长了11.6%。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12,比去年同期上升0.01,比上季度下降0.03,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
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夏雨莉莉:网友
虽然短期内劳动力市场呈现求大于供的态势,但是这并不代表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会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一直是长期存在,从数据上可窥见端倪:“十二五”期间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人数2500万,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只有900万个。同时,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在日益突出。
评上评:求大于供现象的出现虽然是短期效应,但是也是近期我国就业形势有所改观的力证。不过总体而言,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就业的压力应有所增加,还需国家适当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这其中包括对经济发展施加政策影响,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劳动者创业就业给予政策支持,调动他们自主创业的能动性;对企业用人给予政策引导,使之愿意更多地吸纳就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