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D1版
体制机制创新增添发展动力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多年实践中,体制机制的束缚成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羁绊。对此,吉林人有着清醒的认识。
事实上,自2005年以来,吉林省已先后三次向县(市)下放了1100多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使县域发展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从根本上说,体制机制不活、管理层次过多、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
绝不能让难得的政策机遇擦肩而过。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之际,为探索以体制机制创新来增强中小城市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内生动力,吉林省立即召开了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工作会议。
扩权强县再次被提到重要位置。“这次,绝对是动真格的了!”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党委书记赵龙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主岭是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市,这一轮的扩权实实在在,事权下放后,好多事不用再跑到大市(通化市)和省里了,办事的确方便高效了许多。
吉林省此番扩权强县的重点放在了扩权和放权上,放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并明确了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目标:到2015年底,试点市民营经济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力争在2012年基础上翻一番,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3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处于全省县域前列。到“十三五”末,把试点市建设成具有较强活力的中等城市。
这次扩权强县改革的另一个试点市,梅河口市共承接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448项,其中131项已经进入当地政务大厅。在确保“接得住、拿得稳、办得好”的基础上,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在政务大厅平均办理时限为4.5天,极大地提高了审批工作效率,减轻了办事人的负担。
2014年梅河口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8亿元,同比增长12%。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38亿元,增长12.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6.9亿元,增长23.6%,均列全省县市第一位。
梅河口、公主岭两市扩权强县的效果不言而喻。
在总结敦化市、珲春市等施行“三证合一”(营业执照、税务登记、代码证)成功经验基础上,吉林省即将在全省铺开此项工作。此举将大大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提高效率,为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打开绿色通道。
作为就地就近城镇化主战场的小城镇如何发展?近年来,吉林省遵循小城镇发展的规律,选取重点,通过一系列配套改革给予强力支持,促其率先突破。
在实施示范镇建设两年间,吉林省22个示范城镇抢抓机遇、大胆实践,重点围绕人的城镇化、释放土地效应、促进产业发展、破解资金瓶颈、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规划体系等重点环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无论是产业结构、就业方式,还是人居环境和社会保障都初步实现了由“乡”到“城”的转变,示范镇建设势头喜人。
去年,22个示范镇共建成农民集中居住社区29个,累计转移人口7.8万人,占示范镇农业人口的13%,建成农业园区62个,全年销售收入8.6亿元,建成工业园区24个,落户企业1384家。
“2014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了54.75%,比上年提高0.55个百分点。”吉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作为探索可复制、可持续、可推广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和路径,吉林省示范镇城镇化建设在新常态下实现了新跨越。
“2013年以来,我们范家屯镇获得的1400亩增减挂钩指标,已经得到较好的规划和使用,获得城市建设用地96公顷。3亿元政府土地融资已经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大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同时,我们通过实施‘镇区(镇政府与开发区)合一’改革,不但精简了机构,还提高了效率。”谈到即将实施的扩权强镇改革试点,赵龙举充满自信。
春华秋实,吉林新型城镇化期待着收获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