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头题
中国经济导报北京15日电 记者于进 程晖报道今天上午10时,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北厅由LED材质搭建的彩虹桥下,随着嘉宾共同按下开关,7道彩虹晶莹闪烁,点亮低碳城市蔚蓝天空。这标志着,2015年“全国低碳日”正式启动和应对气候变化主题展览开展,各地组织开展的一系列低碳日宣传活动也拉开帷幕。今年应对气候变化主题展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共同主办,中国经济导报社与国家气候战略中心联合承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他指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国际社会致力于在今年底的巴黎会议上达成新协议,推动各国加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从历史上看,城市发展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城市扩张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又加剧了气候变化。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能源紧缺、环境约束加剧、碳排放增长过快等问题在城市集中体现,交通堵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城市病”日益蔓延,气候变化引起的高温、洪涝等极端天气也频繁出现,严重威胁生产生活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转。
张勇强调,加快推进低碳发展,不仅是顺应国际潮流、承担国际责任的战略选择,更是推动城市持续发展、建设宜居低碳家园的内在要求。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今年“全国低碳日”的主题是“低碳城市:宜居可持续的家园”。作为“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气候变化主题展览自2013年我国首个“全国低碳日”以来,已经连续举办3年,今年展览命名为“低碳城市:宜居可持续的家园”,展期为6月15~21日。室内的2000平方米展区分设6个主单元展板、两大低碳技术和产品实物展区,全面展示城市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全球城市低碳发展浪潮,介绍我国推进城镇化的顶层设计,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园区社区试点的经验和成效,展示全民参与低碳城镇建设的积极行动,并全景式描绘下一步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美好蓝图。展区还专设低碳体验区和观众互动区,户外则设有“低碳大篷车”和新能源汽车互动区,让公众切身感受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呼吁每一位公民投身低碳家园建设。
又电6月15日,北京和深圳同时启动本次主题展览。在北京主展场,深圳作为重要展示部分,在第四单元“先行先试——低碳试点省市的工作进展情况”中有重点体现。深圳展场则分别在市民中心和低碳城两个场地,呈现北京主展场精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