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经验对我们大有启发”

2015年第一期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培训班学员参观“低碳展”采访记

作者: 吴渊
记者视线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吴渊

    6月15日,2015年应对气候变化主题展览暨“全国低碳日”活动在京启动。当天上午,在京参加2015年第一期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培训班的45名外国学员到场参观。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致欢迎词。
    这批学员来自“南南合作”框架下的亚非20余个国家,均为各自国内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府官员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来自巴基斯坦环保学院的学者Shahnila作为学员代表在仪式上发言。她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低碳领域尽力促进“南南合作”,这是十分令人敬佩的。通过参加培训班,学员们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领域获益良多,这将帮助学员们在各自国家找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更优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拓展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在观展过程中,来自印度的M Hobi博士对低碳科技展品颇有兴趣。他向记者表示,中国在低碳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令人印象深刻,所获得的成就也正在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榜样。Hobi博士认为,固体垃圾处理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中国与印度在该环节面临相似严峻处境。如果两国能够携手合作,在处理固体垃圾的机制、技术等方面互补互助,将对两国环境保护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Taha Fathy是一名来自埃及的气候变化研究学者。他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正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中国所倡导的低碳领域“南南合作”,使众多国家齐心协力寻找解决方法。这与“各自为战”相比,效能大幅提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做法与经验,将对埃及走低碳发展之路产生重要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