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难在哪

作者: 宋时飞
编辑部时评

宋时飞

    连日来,随着一系列重要活动的举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面的话题再度升温。发展新阶段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意味着在更多领域和环节,绿色化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从这个角度讲,梳理一下绿色化的难点所在,颇有助益。
    绿色化,有时难在积习难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变为更多地区和行业的自觉行动,但这并不代表此前的思维定式彻底根除。坦率地讲,眼下仍有个别地区与行业,视绿色化为包袱,把绿色化当障碍,无法摆脱金山银山的诱惑。比如,最近的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点督查显示,一些贫困县的主要精力仍在发展速度上,惟GDP的政绩观没有根本扭转。
    绿色化,有时难在虚化泛化。面对绿色化发展大势,一些地区和行业,倒是愿意主动告别“昨天的自己”,但苦于理论上没完全想通,条件上不完全具备,政策上未完全到位,所以一到操作环节,就表现为“虚化”、“泛化”。有的误将生态文明“口号化”,给传统项目贴上“生态”标签,概念多,虚火旺;有的把生态文明建设当“筐”,把许多既有常规性工作统统往里装。这样的“大呼隆”、“大忽悠”,有悖发展初衷,偏离发展主线,终会付出代价。
    绿色化,有时难在贪大求全。这里有两个较为突出的例子。一个是在界定现代农业时,今后绿色化应当成为重要判断标准之一。这意味着,片面追求机械化、“化学化”,而不顾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就不能算作现代农业;同样,片面追求粮食产量,而以过度抽取地下水为代价,也不能视为农业现代化。另一个例子,是绿化的因地制宜。对此,一位资深环境学者的话发人深省,“华北地区种植高耗水的草坪,在只能种草的半干旱地区种树,有违生态规律,是一种伪绿色化”。
    绿色化,有时难在从我做起。倡导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绿色消费,确实不轻松。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尚未到位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是部分高收入者的消费方式不科学,攀比成风,炫耀浪费,高碳奢华,另一方面却是很多低收入者没有能力进行绿色消费。需要单独收费的可降解塑料袋在一些菜市场“遇冷”,就很耐人寻味。
    绿色化,有时难在体制缺位。考核体制机制不健全,跟不上发展脚步,使条块分割、执行不力、落实有欠、执法不严等问题多发频发。今后,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重大制度的实施与完善,愈显重要而紧迫。
    以上种种,皆是有悖绿色化的不同症候。绿色化,重在自觉,根在制度,贵在行动,成在坚持,赢在合力。我们期待,各地区各行业以及个人能够主动自查,有病抓紧治,缺课赶紧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