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辉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晓哲
中国经济导报: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请您介绍一下西藏自治区在“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纪国刚:“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边稳藏战略思想、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绩。
——经济建设显著加强。经济增速名列全国前茅,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
——基础设施显著加强。新增公路里程1.7万公里,建成高等级公路296公里,新藏公路全线黑色化,拉日铁路建成通车,阿里机场、旁多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建成使用,电力装机突破200万千瓦,实现青藏、川藏电力联网和电力外送。
——生态建设显著加强。深入实施“两江四河”造林绿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环境工程,森林和草原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社会治理显著加强。自治区党委、政府着眼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围绕反分裂斗争这个核心,突出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积极采取干部驻村驻寺、城镇网格化管理、“先进双联户”创建等方面的维稳措施,保持了社会持续长期全面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为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总体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中国经济导报:近年来,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均等化程度也不够高,社会管理和矛盾调处能力还不足,“十三五”期间,西藏将如何贯彻落实“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进一步在改善民生方面下功夫?
纪国刚:“十三五”期间,西藏将继续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动,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把西藏建设成为基本公共服务优先区,让各族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西藏特殊连片贫困区域专项规划,突出专项扶贫作用,巩固完善专项、行业、社会、金融、援藏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五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加大财政金融扶贫投入力度,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完善对口援藏支持扶贫开发机制。强化驻村扶贫,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搭建好社会扶贫意愿与贫困人口需求对接平台。落实精准扶贫举措,科学设定扶贫路径,分类推进扶贫举措,将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相衔接,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二是全面实施就业创业行动。把高校毕业生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引导转变观念,鼓励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实施农牧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产业工人。
三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促进农牧民增收,提高经营性收入,大力培养新型农牧民,促进农畜产品商品化,提高生产经营在增加收入中的比重。鼓励农牧民通过家庭旅馆、农家乐、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增收。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大转移性收入,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全面落实预防和解决各类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长效机制。
四是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健康西藏工程。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实施“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发展。加强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强化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经济导报:您如何看待明年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宏观经济走势?西藏发展改革部门将如何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纪国刚: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好态势,确保“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意义重大。根据“十二五”前四年和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走势,结合“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基础和政策支撑分析,2016年西藏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季度走势将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年末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
作为宏观调控综合部门,我们将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定信心,落实措施,更加注重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综合运用投资、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等综合调控手段,进一步加强规划、计划的引领作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创造有利条件。
我们还将积极推进改革绩效评估,落实奖惩制度,按照中央统筹部署,进一步发挥地方积极性,确保各项政策“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