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利率继续下行是大概率事件

作者: 潘晓娟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潘晓娟

    “经济减速背景下,利率继续下行是大概率事件。”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近日分析称,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是特别乐观。一方面,预计发达国家经济将持续缓慢复苏;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受美国加息和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影响,面临挑战和震荡。从全球范围来说,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因此低增长、低通胀将持续。
    “预计政府会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并通过简政放权、减税等各类促增长的措施支持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还会进一步放松房地产政策。”汪涛表示,尽管如此,但是房地产建设量持续下滑、工业和采矿业产能过剩,可能会进一步拖累工业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支持恐怕难以完全抵消强大的下行压力,预计我国经济受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的双重影响,下行压力继续加大。一方面,我国经济潜在增速因为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压力等因素逐渐下降,之前长期积累的结构问题也突出显现;另一方面,前十几年拉动经济的最重要引擎——房地产建设正在经历去库存,而房地产建设下行也使得相关传统工业面临痛苦的调整。
    在汪涛看来,2016年通缩压力不散、企业现金流恶化将会倒逼央行进一步降息50个基点。此外,央行还可能多次降准,从而在资本外流的背景下补充国内流动性、降低银行间市场利率。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和还息负担,预计全年企业债的发行规模也可能较大规模地扩张。
    汪涛分析认为,国家已经多次强调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并将清理过剩产能作为2016年的主要政策目标之一。国企重组和清理过剩产能步伐有望提速。随着企业运行困难加剧、而政策框架逐步完善,淘汰过剩产能、关停“僵尸企业”和核销坏账的步伐将明显加快。此外,降低原材料成本和能源价格、降低融资成本、减税降费等措施也应有助于防止企业部门利润率进一步恶化。
    汪涛表示,“债务——通缩”陷阱是最大的宏观风险,但预计不会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或信贷大幅紧缩,国内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或信贷大幅紧缩(去杠杆)的可能性很低。为确保企业部门和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利息、维系经营,即便实际企业投资和信贷需求疲弱,政府和央行也会动用政府信用以及增加流动性等方式防止一些信用违约事件蔓延成系统性风险。
    汪涛指出,今年也可能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变数。一个可能性是房地产去库存步伐比想象得快,会缓解重工业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问题。另一个可能是供给侧改革迅速发挥效果,提振企业信心和民营部门投资(特别是服务业和公共事业行业),带来新兴产业加快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