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资产配置迷局:“四化”让投资者分享全球财富红利

作者: 潘晓娟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潘晓娟

编者按

    一谈到资产配置,人们普遍的认知中离不开股市和楼市。
确实,股市和楼市曾经让一批人先富起来。胡润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中约有20%是职业炒房、炒股者,这些人的个人总资产均在亿元以上。
    然而,这种在过去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造富”方式,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近年来,国内GDP增速的减缓使得过去很多高收益投资模式“风光”不再。不仅缩水的股票“吞噬”了大量财富,房地产投资受限,曾经广为关注的互联网金融也都陆续降温回归正常轨道,以“单一投资渠道”迅速积累财富的时代已经过去。
    正如“现代投资组合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科维茨所说的,“资产配置多元化是投资的唯一免费午餐”。一个时代的过去,伴随着另一个时代的到来,那就是资产配置时代。

1、全球化:突破"本土"束缚来分散风险

    资产配置,简而言之就是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一旦市场机遇不再,鸡蛋该怎么放的这门深刻的学问就显得重要起来。为什么我们需要全球资产配置?带着这个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任教、并师从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尤金·法玛的伦道夫·B·科恩(Randolph B.Cohen)教授。伦道夫教授长期关注个人和机构的资产配置决策,并参与创办多家资产管理机构,有着丰富的投资与资产配置的实践经验。
    "根据国际上普遍的认知,对于资产配置的依据和要求是:各类资产的回报是不完全相互关联的。怎样才算是不完全相互关联?仅仅是购买几只股票这样的方式是不可行的,因为股票之间的关联度极高。同理,股票和基金、房地产以及信托,也都是有着极高关联度的。"伦道夫分析指出,高关联度意味着一旦投资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其他相关资产也会连带遭受损失。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很多投资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极高关联度的风险所在。
    在伦道夫看来,只要在中国范围内的投资,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国内社会、经济等大环境的影响,其中存在或强或弱的关联度,"因为人们需要降低资产的关联度,所以应该在不同的国家配置资产,而不能局限于国内,这是分散风险、增加收益的最佳选项。"
    来自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组数字显示,中国投资者的国际化程度偏低。中国高净值人士的海外资产配置占比为5%,而全球高净值人士的平均占比为24%,其中的巨大差距显而易见。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全球化投资的价值在于有效地分散风险。据了解,投资者们都倾向于将更多的资产配置放在本国,中国也不例外。但是,需要重视的是,我国投资者在全球化资产配置上存在着天然的"缺陷":美国投资者在国内投资美国股市,可以投资全球市值的52%;而中国投资者投资本国股市,只能投资相当于全球市值的2%。这是因为,美国股市上有众多外国公司登陆,而中国股市上没有任何一家国外的公司。

2、多元化:降低各资产的“关联度”以及对冲风险

    提及到全球资产配置,可能有些人认为,投资了美国的股票、买了英国的房子,这就是全球资产配置;有很多人会认为,已经通过买房、炒股获取了不菲收益,不再需要全球资产配置。对于国内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全球资产配置能为他们带来什么?
   “中美经济环境、投资市场有所不同,但这种已经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被充分验证过的投资模式,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唐宁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美国投资者的“资产包”非常丰富且分散。这种分散,不是简单的多个投资渠道,而是降低了各资产之间的“关联度”,尽量配置“弱关联项”来对冲风险。
    据介绍,资产的“弱关联项”是指相互之间影响较弱的资产类别,即其中一项资产出现风险,对于其他资产类别有较小的影响。比如,中国股市和其他国家股市之间,债券和股票之间等。宜信财富日前发布的《2016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报告显示,中国投资者的投资过于集中,且“资产包”中各类资产有着强关联性,他们的金融资产集中在股票、银行理财、信托等领域。而非金融资产占比高达近50%,高于北美投资者15个百分点,非金融资产受本国经济影响较大。
    美国市场上的投资者是如何进。行投资的?伦道夫坦言,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往往将资产的35%投资于低风险债权类产品,其中20%是市政债券,15%是国债;65%投资于股票,其中45%通过公募基金或者指数基金(ETF)投资美国股市,20%投资海外新兴市场。美国投资者在股市上投入的比例虽然也不小,但其20%投资在海外市场,投资本国股市的仅为45%,也正是因为美国股市的国际化属性而得以分散风险。

3、长期化:长期投资使财富获得巨额增长

    复利是投资学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复利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能在不知不觉之中使财富获得巨额的增长。很多人小看了复利的威力,觉得每天增长那么一点点,根本无足轻重。其实,复利是那些世界巨富发财的最大秘密。
    伦道夫表示,哈佛商学院课程中最经典的一段就是关于复利的魔力,“包括巴菲特在内的很多顶尖投资管理人都谈到了复利的魔力,真正复利的魔力不是大起大落的,假如每一年复利增加1%,若干年后就可能会使投资的价值翻倍。”
    有这样一组数据:中国股市近20年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近10年来这一数字更是高达12%。然而,为什么多数投资者在股市上遭受损失?“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没有坚持长期投资,而是选择短期内频繁地进进出出。”唐宁分析说,投资市场变化莫测,而长期化投资意味着投资者避免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进出,确保能够享受到时间和复利带来的红利。
    正如唐宁所指出的,“假设你连续10年在全球投资股票,平均年化收益9.85%。10年间如果错过了最好的10个交易日,收益只剩下6.1%。而最好的10个交易日在哪里,即便是巴菲特也把握不了,这需要坚持长期化投资原则。

4、专业化:应对更加复杂化的市场环境

    专业能力决定了是否错失投资机会,以及收益的多寡。一份来自标准普尔评级服务的全球金融知识水平调查显示,72%的中国成年人不能正确理解风险分散、通货膨胀和复利等重要金融概念。
    在股权投资界里有一个明规则,即上亿元资金有机会参与一些优质项目,获取数倍、数十倍收益;千万元级资金只能通过一些优秀的基金去投资项目,实现100%甚至更高收益并非不可能;如果资金量更小,就只能借助母基金这样的组合投资方式,收益也大幅下降到10%~30%左右。
    这个规则同时适用于其他投资领域,好的项目、优秀的投资公司往往会选择拥有较大资金量的伙伴合作。全球范围内很多顶级的投资机构,如威灵顿管理公司、黑石投资、KKR等,这些投资机构在过去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投资收益,但却鲜有个人投资者的资金量注入。
“正因如此,在全球顶级投资机构和国内投资者之间,宜信财富扮演的是一个转换器的作用,把国内投资者的力量汇聚起来,以获取和国际顶级投资机构对话的机会,赢得更好的收益。”唐宁指出,个人投资者面对两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个是全球市场的巨大信息量,一个是身份的不对称性。全球资产配置涉及到众多国家法律法规、税收等复杂环境,以及各国市场的实时数据,个人投资者无法从中准确得到有用的信息。个人投资者的财富量往往有限,很难和国际上的投资巨头相匹配,无从获取最优质的资产。
    伦道夫表示,和国内投资市场相比,全球市场的复杂环境对于专业化的要求也呈几何数增加。绝大多数投资者没有很好地利用机会,因此他们的资产组合风险更高,或者收益更低。这里所谓的“没有很好地利用机会”,正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个人投资者缺乏去掌握投资要领和全面操作资产配置的时间和能力。
    唐宁表示,当前正处在一个全球资产配置的黄金时代,财富的积累、政策的放开、渠道的拓宽,让投资者拥有越来越多参与到海外市场的方式方法,未来国内投资者可以更放心地去做多样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