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程晖 张自芳
由中智科技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的《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系列绿皮书,引起了国际组织和我国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系列研究成果还获得教育部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英文版也将于不久后在海外出版发行。为何要对全球环境竞争力进行研究?对我国带来怎样的借鉴意义,日前记者专访了该报告的参与者中智科技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李闽榕教授。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为什么要开展全球环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
李闽榕: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依托,是维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完成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环境的过度“透支”已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遭遇自然环境越来越严厉的“惩罚”,人类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切实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当前,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开展全球环境竞争力研究是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推进全球环境保护的趋势和要求,以竞争的独特视角诠释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生态伦理、生态制度、环境安全、环境管理和环境协调等方面的深刻内涵,把全球环境保护的建设与发展进程深化至具体细致的评价;同时又赋予了可持续发展新的理念和意境,催生新的经济模式、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如何选择全球环境竞争力的研究对象?涵盖的范围如何?
李闽榕:从2011年底开始,课题组着手开展首部《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的研究工作。尽管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也有193个成员国,但由于受制于指标数据采集的困难,经过反复选择,我们把首部《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绿皮书的研究对象最终选择了全球133个典型国家作为全球环境竞争力的评价对象。这133个国家按照地理位置遍布于世界六大区域,即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因此,第二部《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绿皮书也继续沿用了133个国家作为评价对象。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什么是全球环境竞争力?它由哪些要素构成?
李闽榕:全球环境竞争力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加剧背景下提出的全新的竞争力衡量方式,它有五个构成要素,即生态环境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环境管理竞争力、环境影响竞争力、环境协调竞争力,这五个要素通过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综合反映和影响一国的环境竞争力。其中,生态环境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综合反映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贡献能力,是环境管理竞争力、环境影响竞争力以及环境协调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离开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便得不到支持,对环境的利用、保护也无从谈起。而通过各种行政的、经济的政策手段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其过程和效果通过环境管理竞争力和环境影响竞争力得到反馈,并根据其表现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的最终目的是推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环境协调竞争力所要反映的根本内容,也是环境优化的关键所在。因此,生态环境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环境管理竞争力、环境影响竞争力、环境协调竞争力是以容纳-响应-反馈-调整-优化为主线的、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并通过相互配合,推动全球环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全球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有什么创新点?
李闽榕:《全球环境竞争力绿皮书》的指标体系是在根据全球环境竞争力的内部构成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分为四级,包含1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60个四级指标,指标的数量在目前国际同类研究所设定的指标体系中是最多的。指标体系涵盖了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环境影响、环境协调等五大方面,不仅注重对环境现状的评价,更强调环境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作用,注重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凸显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综合性较强、较全面的指标体系。
同时,研究全球环境竞争力不仅要研究它的现在时,还要研究它的过去时和将来时,具有现实竞争力不等于将来也具有竞争力,但它是将来竞争力的基础,没有现实也就没有未来。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全球竞争力”强调环境保护对提升一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我国在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今后应如何进一步提升环境竞争力?
李闽榕:一是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是提升全球环境竞争力的基础。利益共享机制是一种普惠式的制度,强调全球环境问题是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要组建全球环境合作协调机构,以协调全球环境利益为核心,构建相应的协调机制。从全球的共同利益出发,加强全球对话和谈判,尽快转化成一致的行动,共同应对和破解全球的环境难题,只有各个国家团结一致才能形成提升全球环境竞争力的共同合力,实现最大的利益。
二是包容性是提升全球环境竞争力的主线。以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指引的全球环境合作,通过更加公平的国际环境,促进全球环境竞争力的协同提升。排斥和斗争并不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良方,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成本的增加。包容性的理念应该贯穿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始终,为全球环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更加平等、自由、和谐的环境。
三是绿色转型是全球环境竞争力提升的导向。围绕发展绿色经济开展绿色革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绿色转型的新趋势,绿色革命要求在生产上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消费上要提倡绿色消费模式,同时实现绿色就业公平。通过绿色转型,构建起新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这是全球环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归宿点。
四是改革创新是全球环境竞争力提升的动力。通过改革僵化的体制机制,搭建起全球国家围绕环境议题共同探讨,共同对话,共同协商的平台是全球环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依托。在改革的同时还要加大创新的力度,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可以为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确保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实体经济体系的重建,确保发展中国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进程顺利推进;制度创新就是通过改革构建起全球环境治理的良好机制。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全球环境竞争力提升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