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婧
2016年新年伊始,日本宣布储蓄负利率政策,2015年四季度日本经济增长为负1.4%,这两者或标志着安倍经济政策走向末路,日本经济积重难返。
日本经济遭内外夹击
自2012年底安倍晋三上台再任日本首相之后,其旧“三支箭”所组成的“安倍经济学”就备受瞩目。但3年过去了,日本经济虽曾一度有点起色,但终究积重难返。近日,日本财务省发布的今年1月贸易统计初值显示,贸易收支为逆差6459亿日元。这是日本时隔1个月出现贸易逆差。具体来看,出口额为53516亿日元,同比减少12.9%,连续4个月减少;进口额为59976亿日元,下滑18.0%,连续13个月走低。对于日本进出口数据严重下滑,路透社分析,最新数据加剧了对日本当局在重振经济方面选项所剩无几的担忧。
据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经济参赞明晓东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日本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过多年的产业转移和海外经营,日本海外资产大幅增长,国内产业相对空虚,因而本币贬值带动作用减弱。二是日本盈利结构发生变化。近年来,日本贸易持续逆差,但国际收支账户长期盈余,主要是海外资产盈利所致。日本已经进入通过投资而非贸易盈利的阶段。三是国际贸易萎缩。日元贬值本来会带动出口增长,但是由于新兴经济体减速,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全球贸易量缩小,影响了日本出口持续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表示,全球范围内的总需求都不足。这不仅仅影响着日本的出口,同时对日元的汇率也造成了比较明显的影响。此次全球总需求的严重不足,导致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都大打折扣,反而导致大量的套息和避险性的资金涌入日本,使日元在过去一个季度里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升值压力,从而对日本的出口型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目前日本海外的买家数量在大规模萎缩,这使得日本经济被内外夹击。
老龄化仍是关键问题
“日本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就是老龄化。”郑超愚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目前,日本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60.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6.7%。据预测,2030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将占30%以上,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将会更加凸显。
除了消费倾向低下,庞大的老龄人口为政府财政带来了负担。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华中炜表示,由于日本的养老负担很重,年轻人较少导致产出较小,因此日本政府只能用大量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提高消费税率的改革也没有起到明显的财政增收效果。“不过,日本债务由国内持有,相对风险较小,但是清偿、降低财政杠杆的可能性较低,只是在不同的代际之间进行分配。而较高的杠杆就会使得国家和企业很难放开手脚去投资。”
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对于企业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由于终身雇佣制的存在,除非倒闭,否则日本企业无法解雇员工。终身保障直接带来的是劳动积极性的低下。
在新技术浪潮的背景下,日本强势的机器人技术也被视为拯救老龄化社会的一剂良方。日本野村证券在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我们认为,要想强化日本长期的经济增长前景,需要不同改革措施,旨在实现更加自由的劳动力市场,并接受更多的外国劳动力。同时,我们对新技术的应用——例如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给予厚望。”
通缩预期挥之不去
尽管结构性改革的长期效果仍有待检验,但如同阴霾般挥之不去的通缩预期仍是日本经济面对的头号敌人。
郑超愚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日本最难解的问题在于:通缩的预期已经根深蒂固。“日本人的消费倾向很低,大家觉得通缩还会持续,把钱存到明天的购买力会更强,因此整个社会的面貌和预期是非常悲观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说日本‘失去了20年’所言非虚。”而安倍经济学对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也是消费衰退的原因之一。“相比于终身雇员,临时工没有许多福利,收入较低,也会造成消费低下。”
面对通缩阴影,货币宽松、制造通胀预期仍会是日本政府的长期选择。野村证券的报告表示:“我们认为日本央行将会维持其现有的量化宽松和质化宽松措施。我们预测日本央行将在2016年年底之前会扩张其ETF股权价值和其他风险资产的购买,从而提高通胀预期。”
负利率实际效果有限
2月16日,日本央行更是正式开始实施有史以来最激烈的货币政策——负利率。以54的投票结果,日本央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新增超额准备金实施-0.1%的负利率。这意味着,日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将反过来被央行收取利息。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中,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全球经济增速的疲软是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原因:“日本经济持续缓慢复苏,石油价格的进一步下跌、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的不确定性、和全球市场的不稳定性可能会伤及商业的信心,并延迟消除人们的通缩预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表示,日本央行采取负利率的目的是想把钱从银行体系逼出去,将闲钱转移到市场,从而鼓励投资、鼓励消费。显然,负利率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日本央行意识到,此前的宽松政策无法达到日本2%的通胀率目标。
不过,有分析认为,负利率政策的实际效果可能相对有限,因为该政策并不适用于消费者,且仅适用于新增的超额准备金,而不是日本银行既已存在的、价值2.5万亿美元的超额准备金。何况目前日本银行惜贷的原因更可能是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本身很小。
郑超愚表示,负利率的影响“其实比较象征性,而不是革命性的。日本的负利率是非常轻微的,只针对银行在央行的存款超额的部分,所以比重非常小,没有什么影响。实施负利率之后日元更是不降反升,因此美联储的政策才会对日元汇率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
郑超愚表示,日元汇率的改变更多是缘于全球普遍性的负利率。同时,日元也面临着大规模避险资金的涌入,由于日本企业大量的海外利润最后普遍是要按照汇率去折算,所以一旦日元出现大规模升值,企业利润的预期就会恶化,从而传导到它的股票市场中,最终引发当前的连锁反应。从根本上来讲,当前日元汇率的上升与它的基本面因素是偏离的。在这种情况下,波动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