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亮
日前,央行宣布进一步放开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市,取消额度限制。对此,笔者认为,此举意味着投资债市的QFII等额度已经取消,一方面可以扩大债券市场资金来源,有利于消化持续增长的债券供给,稳定牛市预期甚至进一步降低债市利率,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则呼应人民币加入SDR与国际化进程,便利海外资金投资人民币资产,便利人民币离岸在岸市场跨境循环,提升人民币债券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可谓“一箭双雕”。
目前,中国债市中外资比例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未来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但海外增量资金进入中国仍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资本管制尚未全面放开,且近期部分政策出现摇摆迹象,或许会降低海外资金进入境内的兴趣,同时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不减,汇率风险可能削弱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因此预计短期内海外资金不会大规模涌入,对债市的影响不会太明显,其影响将在中长期内逐渐释放。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若未来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海外资金亦有大规模从债市撤出的可能。未来进入国内债市的增量海外资金,以养老基金等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产品募集的客户资金为主,预计投资期限将较长,不会加大债券市场的投机性和波动性。
考虑到经济下行周期信用风险普遍上升,预计海外资金将以投资国债、国开债、地方政府债等利率债为主,对信用债市场可能采取规避态度,对信用债直接利好作用可能不明显。
(作者系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