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絮来袭

作者: 崔一
①人民大学校园内,一名过路的女生在飞絮中捂住口鼻。
③飞絮对城市水系污染严重。
④气温升高,飞絮增多,同时也增加了保洁人员的工作量。
⑤堆积在草丛内的飞絮多如积雪。
②北京动物园入口处的提示牌显示,园方已对飞絮采取相关治理措施。
文/摄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崔一

    每年四月,随着气温升高,北京街头就会出现“雪花纷飞、白雪皑皑”的“浪漫”景象——一年一度的飞絮再次来袭。过往路人唯恐避之不及,纷纷捂住口鼻以免受侵扰,非但不觉浪漫,反而十分恼人。
    飞絮是雌性杨树、柳树等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一般从四月上旬开始一直持续到五月上旬结束。由于北京今年气温较往年偏高,飞絮出现的时间也相应较常年提前一周。
    记者在北京动物园看到,园内的笼舍、水系和地面都被飞絮“入侵”。一名保洁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上午刚刚清理过一遍,过不了多久就又堆积起来。经记者多日观察,到四月中旬,飞絮相比之前已有逐步减少的迹象。通常当气温升高,飞絮会明显增多,如遇降雨降温,情况又会减轻。
    2005年的园林普查结果显示,北京已有杨树200余万株、柳树120余万株,其中,产生飞絮的杨柳树雌株占40%左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困难,城市绿化也刚刚起步,能用的树种较少,主要以杨树、柳树为主。它们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省水、养护成本低的特点,并且在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减菌杀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因此被广泛种植。
    据了解,这些飘絮的杨、柳树正值壮年,处于生态效益发挥最显著时期,若此时将其砍掉,城市生态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当前北京市治理飞絮的措施主要有打针、嫁接、修剪、隔离等,短期内能取得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今后,北京市新建或者改建绿地工程,无论是城区还是非城区,一律不再采用雌株杨、柳树。
    要做到真正抑制飞絮的发生并非那么简单。治絮问题如同治沙、治霾问题一样,是一个长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以发展及长远的眼光制定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科学措施,才能让治理工作不至于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