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紧推进哈长城市群建设: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步入新阶段

作者: 郭东波
张和力/摄
张和力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郭东波

    今年3月初,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从集群发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哈长城市群是以哈尔滨、长春两个省会城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吉林、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延吉、四平等城市的城市群带,名列九大国家二级城市群之首。《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是继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三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紧接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探索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道路、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扩大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吉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精神,紧密合作、扎实工作,共同推动《规划》的落实,努力将哈长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宜居宜业的绿色城市群。请吉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分工,明确任务要求,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具体方案和专项规划,把《规划》落到实处。《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按规定程序报批。请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密切沟通协调,在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指导和帮助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为哈长城市群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会同吉林、黑龙江两省人民政府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哈长城市群建设,对吉林省来说,是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的新机遇——在哈长城市群得到批复后,吉林省许多在相关领域工作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在谈到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的影响时,都有着同样的看法。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批复通过,对产业园区发展起到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正成为哈长地区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起点。
    对应划入哈长城市群的城市,早在2015年3月份,新发布的《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就明确指出,到2020年,吉林省要在全省60个重点产业集群中,长春市重点发展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化工等产业集群,吉林市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四平市重点发展专用车、换热器设备等产业集群,辽源市重点发展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等产业集群,松原市重点发展粮肉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延边州重点发展特色食品、医药等产业集群。
    去年,哈长城市群范围内有6个产业园区入围产业园区百强榜,吉林省的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列前茅。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哈长城市群整体规划批复,吉林省的城镇化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产城融合特色发展会更加鲜明。由东部地区向东北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也有了更多的条件得以实施。壁垒打破有助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基建、港口、综合交通体系将催生大量的产业地产投资机会,尤其是高寒地区高铁建设,运输能力的提高将极大地刺激物流地产的需求。交通环境的改善发展为东北区域经济社会融合提供了支撑,不仅有效缩短了城市的空间距离,也降低了生产要素的流动费用和交易成本,将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的经济开放度。
    基于政策优势,园区优先吸引龙头骨干企业或者政策倾斜企业。同时,针对企业、行业发展特点,与高校或者其他研究机构联合,主要可与省内科学院、吉林大学等省内外著名高校,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省内外科研院所进行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共建第三方研发机构,同时建立起针对大学生或年轻人的创业实践基地,积累优势人才。形成园区主导、企业参与、机构发挥智库优势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路径。吸引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点优势企业,协助企业研发设计基地和营销网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充分发挥企业经营与行业研究同政策诉求落地之间的纽带作用,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园区环境,提高自身承载能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提高产业园区的集中度和竞争力。
    据了解,哈长城市群建设,将以哈尔滨、长春、大庆、绥化、吉林、松原城区为基础,联动安达、肇东、宾县、尚志、双城、五常、扶余、榆树、舒兰、蛟河、德惠、农安、公主岭、伊通等县(市),形成城市群联动发展区,推动产业协同、功能联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增强要素集聚能力,发挥规模效应,提升发展效率,实现城镇空间向网络化组织转变,推动城市群发展壮大。
    哈长城市群上升到国家级战略层面,是国家对东北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视,标志着吉林省的城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吉林省正抢抓机遇、乘势而起。

编后·—————

鼙鼓声中,催征号起

张和力

    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吉林省正在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吉林新型城镇化建设积累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为全国培育新生中小城市提供了借鉴,希望吉林省在城镇化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4月份到吉林省调研时,对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大城市要提质、中心城市要扩容、县城和特色城镇要加快’的基本思路,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城乡统筹,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指出,当前,吉林正处在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将着力推进中小城市扩容和特色小城镇发展,努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
    吉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在去年55.3%的基础上,再增长0.5个百分点,达到55.8%左右。今年,吉林省正在把握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导向,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围绕“人、地、钱、城”等城镇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实施“一融双新”工程,力争在农民工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林和水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