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设计:互联时代设计业的“革命者”

作者: 王晓涛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王晓涛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时代,巨变不单是机器人对制造工厂的冲击,设计业也正在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
    在日前举行的欧特克行业软件集及2017新产品媒体沟通会上,欧特克大中华区技术总监李和良博士举了一个椅子的设计案例:设计者只需告诉计算机自己要一把椅子,承载重量300磅,以及其他一些工作条件,并输入有多少材料,周边的空间有什么约束。计算机就可以生成上千个满足要求的解决方案,然后由设计者和客户来判断哪种设计方案是自己最喜欢的。
    这就是衍生设计。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一个人+一台计算机=有限的设计方案”,而全新的设计方式则是计算机和设计师一同创造,即“一个人+人工智能算法+无限的云计算能力=数以千计的设计方案”。
    衍生设计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设计师和工程师利用衍生设计系统设定设计目标和限制条件,并规定材料类型、重量、强度和成本等具体参数;第二步,计算机利用算法和推理能力生成1000多种设计,并对每种方案进行性能分析;第三步,设计师和工程师对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修改设计目标和限制条件,同时计算机进行迭代,人类直觉和计算机人工智能合力识别最可行的解决方案;第四步,设计师和工程师通过铣削或3D打印制作原型,如有需要将重复进行第三步。
    航空巨头空中客车与欧特克The Living设计工作室合作,为其空客A320飞机开发了一个大尺寸的“仿生”机舱后部隔离结构。这种结构是用一种被称为Scalmalloy的新型超强且轻质合金材料使用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成型技术3D打印而成的。虽然如今在空客的飞机上3D打印的金属零部件已不鲜见,但这是首次将金属3D打印部件用于飞机机舱设计。与现有的隔离结构相比,新型的仿生隔离结构由几个不同的部件组成,不仅强度更高,而且总量减轻了45%。如果应用到整个机舱,空客估计,新的设计方法每年可以减少46.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一年减少约9.6万辆乘用车上路的排放量。
    李和良表示,开发一个非常好的汽车底盘,至少需要10年。欧特克与设计和制造研究集团Hack Rod以及电影制片厂Bandito Brothers合作,打造了一辆具有神经系统的疯狂赛车。合作团队在一辆传统赛车上配备了几十个传感器,然后让一名世界级赛车手在沙漠中驾驶这辆赛车,直至赛车达到极限。运用新的神经系统,这辆赛车记录了它在那次驾驶中的所有数据,包括受到的作用力。然后,团队收集了这些实时数据,准确地说,是数十亿数据点,并把这些数据接入了衍生式设计工具——Project Dreamcatcher。最终的设计成果是一块人类不可能自行设计出来的终极版底盘。
    欧特克与艺术家Joris Laarman及其MX3D团队借助衍生式设计和机器人技术,设计并打印出了世界上首座机器人自主制造的桥梁。该桥梁为不锈钢材质,长7米,将横跨阿姆斯特丹的一条运河。
    衍生设计可能不再需要特别专业的结构类的知识,或者材料科学的知识,而是要输入对所要设计的作品或产品的一些限制性条件,让计算机完成剩下的专业化设计。
    在欧特克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李邵建看来,衍生设计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设计者的门槛。“未来一个中学生和一个工作了几十年的建筑设计师,可能他们设计出来的作品,可实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甚至中学生的作品会更加具有创意性,或者具有创新性,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他说。
    正如欧特克公司首席技术官Jeff Kowalski所说:“设计师在创意过程中的作用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未来,设计师更像是为计算机提供指导和经验的导师。”
    从过去的经验式设计,到人机互动,再到衍生设计,以及未来的人工智能,是设计软件技术发展的路径。李邵建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技术迭代的过程周期会极大地缩短。他说:“我们从一两年前开始接触衍生设计这个概念,到今天看到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案例,它们的速度比我们想的还要快。这样一种概念性的技术,或者一种验证性的技术,变成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其速度也会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
    衍生设计对整个设计制造领域的颠覆式创新,是不可想象的。李邵建强调:“衍生设计可以让很多小企业,以非常低的成本,一下子跟大企业在同一个门槛上竞争。这对‘中国制造2015’,包括其他行业的创新,无疑是一个飞跃式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