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2017年。回顾过去一年的全球政经格局,美国大选、英国脱欧、意大利修宪公投、中东难民等“黑天鹅”事件频生,冲破了地缘政治限制,影响着世界经济复苏。裂变与融合、博弈与合作,全球经济面临着低增长、低贸易、低投资和低利率的压力与挑战。
2017年,世界经济会怎样?有哪些可能出现的“黑天鹅”?有哪些应对之策?从本期开始,本版将陆续推出新年系列专稿“驻外经参谈世经”,中国驻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及俄罗斯的经济参赞将对所在经济体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这些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对世界经济的有序复苏有重要影响,我们从中可以研判出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势。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想
2016年最后一天,即将离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新年贺词称,历经8年,美国从经济衰退到经济复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进行了医疗改革,美国家庭年收入在2016年创下有史以来最大增幅。“让美国继续前进,是我们共同的任务。”
进入2017年,美国经济走势如何?美元又会往何处去?美国经济的增长动力来自哪里?中美经贸合作的亮点有哪些?日前,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经济参赞李斌就当前美国经济形势进行了解读。
2016:稳步缓慢复苏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过8年多休整,美国经济增速、就业和赤字三大指标都已明显改善——2016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年化增长率为3.2%,失业率已降至4.6%的“健康水平”,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0%的峰值降至3.2%。
“从数据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美国经济逐季增长。”李斌进一步分析表示,2016年一季度受气候等因素影响,需求有所减少,经济增速为0.8%;尽管面临股市大幅下跌、新增就业放缓、企业利润下滑、汽车销量增速下降等压力,二季度美国经济保持1.4%的增速;三季度,消费者支出加大与不断改善的房地产市场以及油价上涨刺激等提振了经济,经济增速达3.2%。
2016年12月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当前,美国消费者的信心状况处于12年来最高水平。受此影响,美国经济的发动机——个人消费支出在过去三个季度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016年第二三季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2个百分点。李斌表示,在个人收入增长、负债下降、银行信用增加的情况下,消费支出将会继续增长,“预计四季度美国经济虽有所增长,但会回到理性阶段。”
这一判断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度一致。前不久,IMF发布2017全球经济展望,预计美国经济2016年增长1.6%,2017年增长2.2%,在经济复苏乏力的发达经济体中,表现抢眼。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美国就业市场持续稳步复苏。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11月,美国失业率降至4.6%,达到2007年8月以来最低值。美联储主席耶伦此前表示,得益于过去几年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当前美国就业市场的表现是近10年来最好的。就业市场向好一方面推高了美国民众的收入,2016年,美国工资水平加速上涨,10月份每小时薪酬同比增加了2.8%。
价格指数方面,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已经由2015年12月的1.4%涨至2016年10月的1.7%。其他通胀指标也有所上涨,最明显的是总体通胀指数受油价影响大幅提升。“尽管未到达2.0%的预期,但2016年三季度1.7%的价格指数也是美联储前不久加息的重要依据之一。”
李斌认为,今年美国经济将依然秉持过去两年的增长特点,劳动生产率不错,创新度很活跃,将继续在稳步缓慢复苏的道路上前行。
“但数字不是重要因素,美国经济主要动力来自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李斌指出,过去一段时间,美国在医疗领域创新成绩显著,主要体现在先进药品、抗癌等领域先进医疗成果,美国取得重要进展。近几年,医疗科技在美国方兴未艾,未来在医疗领域中美经贸合作潜力空间巨大。
2017:多重不确定性叠加
“2016年对世界政治经济来说有两件大事,一是英国脱欧,二是美国大选,后者尤其引人注目,无论选前、选中还是选后都给世界带来很多惊喜。”李斌表示,尚未公布的特朗普政策将给2017年的美国经济带来哪些不确定性,仍需耐心观察。
IMF前副总裁朱民日前表示,目前市场不清楚特朗普将如何实施刺激经济方案,这成为全球经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此前,有专家学者分析指出,以减税、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保护为三大政策重点的“特朗普经济学”具体内容如何还有待观察,对美国经济的利弊还需时间检验。特朗普政治资本积累尚需时间,而且减税和基建投资都面临中期财政可持续性的现实考验。
事实上,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曾广受质疑,包括8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400名经济学家甚至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不要投票给特朗普。但市场给予特朗普不一样的热情。特朗普胜选以后,经济乐观主义高涨,纽约三大股指从特朗普当选之日开始就一路向上狂奔,不断创下历史新高,2016年11月22日,道琼斯指数突破19000点大关。
市场普遍预期,特朗普上台后将进行税收改革,会推进包括税收削减和基础设施支出等内容的财政一揽子计划,而这些政策变化可能潜在地促进生产率增长以及经济供给。
然而,改革涉及面广,这些计划能否真正实锤落地,还有待时间验证。有专家认为,风险在于即便特朗普真的按照承诺执行刺激计划,其真正的效果可能还未来得及展现,加息以及美元和通胀高企已经促使美国陷入“滞胀”的恶性循环。
同时,特朗普新经济政策之下,美元走向也将成为最大的不确定性。在2016年12月15日的会议上,美联储进行了本轮加息周期的第二次加息,同时美联储官员将2017年的加息预测从两次增加到三次。
事实上,推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是自伯克南时代以来美联储一直确定的战略方向。回顾近几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先退出量化宽松(QE),后又根据经济恢复情况逐步加息,最终将基准利率水平推升至中性水平,美联储的步调始终小心又谨慎。
但不少专家学者也表示担忧,特朗普上台后,美联储的加息是继续跟着市场的预期走,还是市场跟着美联储走,成为政策变量之一。
美联储加息以后美元走强,全球货币金融市场新周期下,非美元货币集体承压。统计显示,相对于发达经济体货币,美元目前比2011年的低点升值40%,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至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亚洲其他货币对美元的跌幅也是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所未见。强势美元可能给新兴经济体带来本币贬值、资本外流、偿债负担加重等多重挑战。而对于美国经济自身来说,也并非全是福音,或可带来挤压出口和贸易赤字扩大等负效应。
此外,特朗普的贸易计划也是变数之一。特朗普目前已经表示,将就贸易协议重新进行磋商。“特朗普在过去一段时间做了一些不理性的举动,有了一些不理性的言论,市场也有一些关于中美经贸合作的负面消息,这些不可预测性有待进一步观察。”李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