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PMI为51.4%达年内次高点

作者: 侯帅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侯帅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2016年12月份制造业PMI为年内次高点,且连续5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
    “经济运行仍然保持在较好的扩张区间。”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梳理,2016年1~12月份月度PMI分别为49.4%、49.0%、50.2%、50.1%、50.1%、50.0%、49.9%、50.4%、50.4%、51.2%、51.7%、51.4%。
    “全年平均值为50.3%。”刘学智认为,2016年初以来制造业PMI整体呈上升趋势。
    对于3月份明显上涨之后,以及12月份这次“小幅下降”,刘学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指数下降。年末节假日临近,制造业生产有所放缓;受严重雾霾天气影响,企业加大减产限产力度,也在客观上影响到制造业生产。
    进入2016年12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分别于2~4日、10~13日、16~22日出现3次大范围霾天气过程。其中,16~22日的霾天气过程,影响了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西北地区东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四川盆地等地约268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重度霾覆盖面积超过90万平方公里。国家气象局网站刊文称,“此次过程为2016年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污染程度最重的霾天气过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分类指数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为53.3%;新订单指数为53.2%,与上月持平;从业人员指数为48.9%,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0%,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0%,高于上月0.3个百分点。
    “虽然生产指数下降,但依然是五大分项指数中最高的一项,这表明当前生产状况依然较好。”刘学智表示,“从五大分项指数看,‘三降一平一升’,制造业PMI整体有所回落。”值得注意的是,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继续上升,生产资料较快上涨。
    “2016年1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还处于收缩区间,目前已上升至69.6%,为2011年3月以来最高值。”刘学智指出,生产资料持续上升反映供求关系的转变,经济运行回暖,促进工业生产加快,提升企业销售收入,利润逐渐改善。但过快上涨可能影响去产能进程,不排除大量低效率产能重新开工的可能。工业领域价格上升最终会传导至消费端,抬升居民生活成本。价格上涨预期过于强烈,会引起过度投机行为,不利于市场平稳运行。
    “购进价格快速上涨推动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PPI呈加速上涨趋势,2016年11月份同比涨幅上升至3.3%,预计很快会上升至5%以上。”刘学智预计。
    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观察,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升至425点左右,农产品和食品价格指数涨势较为温和,与制造业生产紧密相关的金属类、工业原料类价格指数上升至807.49、493.67点,涨幅较大。
    数据同时显示,2016年12月份,非制造业PMI下降0.2个百分点至54.5%,服务业指数有所回落,建筑业扩张加快。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下降0.5个百分点至53.2%,为年内次高点。建筑业景气指数大幅上升1.5个百分点至61.9%,连续4个月高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