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地处深圳市东南部,三面环海,东临大亚湾,与惠州市接壤,西抱大鹏湾,遥望香港新界。面积607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302平方公里,约占深圳市的1/6。海岸线长133.22公里,森林覆盖率76%。下辖大鹏、南澳、葵涌3个办事处,总人口18万。2011年12月30日“大鹏新区”揭牌成立。整个大鹏半岛也称为深圳最后的“桃花源”,西涌海滩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大鹏新区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以科技创新为根本 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鹏新区自成立以来,始终积极扶持和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绿色产业体系。近5年来,有序淘汰低端落后产能,转型电镀、五金等低端企业165家,超过新区成立之初工业企业总数的一半。同时围绕深圳国际生物谷发展规划,共洽谈生物类产业项目200余个,落户项目61个,意向落户项目3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已成为大鹏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2016年大鹏新区紧抓“东进战略”的难得机遇,优质产业项目加速聚集。大鹏新区科技创新载体累计达15个,其中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中心4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工程实验室4个和技术中心2个,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孵化初见成效。
创新扶持政策筑巢引凤 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在大鹏安家落户
大鹏新区过去长期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末端,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为了能够吸引和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深圳市大鹏新区经济服务局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资金奖励,给予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万元;并为有条件申报的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组织辅导班,协助把关申报材料。大鹏新区2016年出台《大鹏新区关于加强科技研发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1个办法、4个政策措施以及5个实施细则。鼓励和支持到大鹏新区从事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知识新技术研究等领域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支持新区海洋、生物、生命健康、生态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在给予政策支持的同时,大鹏新区还通过完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网上申报系统,提高工作效率。2016年首批提交申请的项目数量再创新高,提出申请项目139个,已审核通过88个,发放扶持资金1900多万元。大鹏新区注重和实施人才战略,积极组建和培育高素质的“孔雀团队”,落户大鹏的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团队”已达3个。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倾力打造坝光深圳国际生物谷核心启动区
深圳市政府于2013年11月发布《深圳国际生物谷总体发展规划(2013-2020)》,规划中确定深圳国际生物谷以深圳东部大鹏半岛的坝光为核心启动区,地域范围覆盖东部沿海大鹏、盐田及坪山地区。坝光核心启动区规划建设面积9.4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6平方公里,生态农业、湿地、郊野公园等3.4平方公里。
2016年初,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正式开启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按照相关要求,2016年开工55个项目,完成总投资16.37亿元。通过市、区两级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各项指标均大幅超额完成。
随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的落实,深圳国际生物谷对优质项目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按规划,2016年1~9月,深圳国际生物谷计划完成招商引资额1600万元,而实际完成招商引资额5100万元,实际完成率319%。生命科学产业园和海洋生物产业园两个园区已完成产值规模2.11亿元。中科巴斯德所、强生亚太中心、清华大学纳米材料研发基地等一批创新项目正准备陆续落户。南方科技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一批高校合作项目洽谈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落户项目步伐加快,“两园”空间已近饱和。大鹏新区经济服务局负责人表示,在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的支持下,园区正着手建设实验仪器与动物实验等公共服务平台,为落户项目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
(图/文陈国泰毛志亮卢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