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乍暖还寒仍须持续巩固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明晓东谈当前日本经济形势

作者: 曲一歌
日本东京新年书法大赛。资料图片
    日本政府2016年初预测全年经济增长将达到1.7%。7月中旬,根据当时经济运行状况,日本政府进一步将增长预期下调为0.9%。民间机构预测2016年日本经济将增长1%左右。
    日本政府正在对2017年度经济增速预期进行调整——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实际GDP增速预期调整至1.5%左右,名义增长率调整至2.5%左右。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曲一歌

    不同于2015年4个季度“两升两降”的低位波动,日本经济2016年前三季度始终保持正增长,呈低位运行态势:第一季度,在消费恢复增长带动下,实际GDP环比增长0.7%;第二季度,在住宅投资和公共投资带动下,环比增长0.5%;第三季度,对外贸易好转,以及GDP核算方式改革,即研发费用计入投资等因素,共同推高GDP环比增长0.3%。
    日本经济产业省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1月日本工业生产实现增长,制造商预计未来几个月提升产量。当前的种种迹象,让此前长期经历停滞不前的日本经济看到了回暖希望。这是否意味着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已经显现效力?日本当前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未来走势又会如何?

政策花样翻新,实际效果有限

    2016年,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可谓不断花样翻新,继“安倍经济学”的财政、货币和结构“三支箭”,到经济、育儿及社保“新三支箭”之后,又推出负利率、生产率革命、新成长战略、金融政策新框架,提出“一亿人总活跃”、经济刺激计划,又将消费税提高至10%的计划延期两年半至2019年10月实施等。
    但是,这些政策均未起到较好效果。“关键是困扰日本的人口减少、市场有限和政府管制等结构性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明晓东表示。
    日本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缺乏,经济增长依赖外部环境和政策因素,缺乏有效动能。明晓东对2016年日本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分析指出,第一季度消费有所恢复,在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第二季度在负利率政策作用下,主要依靠住宅投资和公共投资带动;第三季度消费和投资疲弱,出口对增长贡献最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但就业形势却十分抢眼。“有效求人倍率”连创新高,达1.36。对此,明晓东解释说,一是日本劳动人口早已出现下降,劳动力供给不足。二是许多日本人不愿正规就业。在日本就业队伍中,40%的就业者为派遣工、临时工、钟点工等非正规就业者;非正规员工的实际收入仅相当于正规员工的60%~70%。
    “收入差距拉大使日本原来的‘一亿总中流’意识分裂,不仅拖累了经济增长,而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政治矛盾。”明晓东表示。

出口总体不振,消费长期低迷

    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额萎缩影响,日本货物和服务出口不振。2016年第一季度出口增长0.8%,外需对GDP贡献为0.2%;第二季度转为下降1.3%,上半年出口同比下降8.7%,创6年半来最大跌幅,外需对GDP贡献为负0.3%;第三季度出口恢复增长,增幅为1.6%,外需对GDP贡献为0.45%,成为带动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进口均为负增长,降幅分别是1.2%、0.9%和1.4%。
    2015年下半年以来,日元贬值趋势减弱,日本出口额开始下降,且降幅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4月份,日本出口额连续7个月负增长,进口额连续16个月负增长。进入第三季度,出口形势才略有好转。
    对此,明晓东分析认为:一是世界制造业有所恢复,对日本出口有所拉动,新型智能手机、半导体制造设备、电子配件出口增长。二是中国经济呈企稳态势,使日本面向亚洲的出口有所改善。三是访日外国游客消费增长。2016年第三季度,访日外国游客626万人,环比增长5.0%,在日本消费环比增长9.4%。“截至2016年10月30日,日本入境游客就达到2000万人次,成为最早实现这一目标的年份。”
    不仅仅是货物和服务出口不振,在日本GDP中占60%的消费,自2014年提高消费税以来也一直不振。
    2016年一季度消费时隔两个月再次实现增长——增幅为0.4%,“但这是因为闰年多一天,以及手机和汽车销售情况较好等原因。”明晓东解释说。
    此外,二季度居民收入有所增长,但消费者信心不强,消费仅微增0.2%;三季度物价低迷,夏季奖金恢复增长,居民实际收入增加,但消费者预期仍没有改善,消费仅环比增长0.3%。
    明晓东认为,目前日本消费低迷有长期化趋势。
    也有专家学者表示,在日本,即使人们有了更高的工资,也不一定意味着会因此消费更多。在老龄化压力下,储蓄率会进一步攀升,高工资不会明显带动消费增加。
“但在消费者情绪稳定下来后,倘若经济情况继续好转,企业继续给职工涨工资的话,那么人们会更加情愿消费。”汇丰(HSBC)经济学家Devalier称。
    2015年以来,有利消费的因素很多,比如,股市呈上升趋势,家庭金融资产增加;日元贬值,企业收益增加,员工基础工资和奖金增长,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多;原油价格下跌导致相关产品物价走低,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下跌,使得家庭实际收入增长。
    但是,这些利好并没有带动消费明显好转。明晓东认为,这是由于未来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少子高龄化”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以及消费税还将提高等,都抑制了家庭特别是年轻家庭的消费。收入增长没有转化为消费,而是更多投入到储蓄中。“此外,个人消费虽然低迷,但不太可能大幅减少,因为日本的就业市场强劲,失业率持续下降,‘有效求人倍率’接连上升,推动名义工资上涨,这会对消费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积极迹象出现,走势仍不确定

    进入2016年第四季度,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出于对其政策的预期,世界经济出现活跃迹象,日本经济也出现积极现象。
    明晓东介绍说,2016年12月上旬,日本股市连创年内新高,日经股指已经接近2万点。此外,日元持续贬值,两个多月以来贬值幅度已超过10%。石油输出国组织达成减产协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望企稳。四季度恰逢圣诞节和新年,是日本的传统消费旺季。“综合这些因素判断,四季度日本经济将继续保持正增长,增幅较前三季度会略有扩大。”
    日本政府2016年初预测全年经济增长将达到1.7%。7月中旬,根据当时经济运行状况,日本政府进一步将增长预期下调为0.9%。民间机构预测2016年日本经济将增长1%左右。
    明晓东表示,日本政府正在对2017年度经济增速预期进行调整——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实际GDP增速预期调整至1.5%左右,名义增长率调整至2.5%左右。
    “本轮超级量化宽松以来,‘安倍经济学’产生了一些效果,日本股市攀升,日元贬值,企业盈利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增长。”明晓东表示,但2016年以来,受周边资本市场影响,日本股市低迷,美联储放慢加息步伐,日元成为避险资产,又促使日元大幅升值,企业盈利迅速下滑。
    当前日本投资仍呈低迷态势,据统计,2016年上半财年(4~9月份)非金融上市公司全行业净利润约9.8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9%。排名前三的大银行利润均时隔7年出现下滑。汽车和机械等行业遭受重创,销售额同比下降6%,主营利润同比下降13%,净利润同比下降11%,时隔5年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由于对未来经济景气和企业收益预期下降,企业投资意愿普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