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明
早在2000年8月,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就拉开帷幕。其后,上海松江、北京昌平等大学城相继拔地而起,国内出现了大学城兴建热潮,各种不同名目的大学城遍地开花。仅两年时间,全国规划建设的大学城就达50多座,涉及21个省份。据统计,从1997年到2009年的十多年时间里,高等院校数量从1020所猛增到2305所,大多数占地都在10~20平方公里之间。但是,发展到今天,大学城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追根溯源,大学城建设并非中国所特有,国外也有大学城。
一种是“自下而上”自然形成的大学城。如美国的波士顿,英国的牛津、剑桥等大学城,都经过百年以上历史自然形成的。这类大学城往往与城市有着密切的关系。众多学院散布在城镇的大部分地区,大学与城区相互融合。大学城不仅是教育和文化中心,有时也会因为其巨大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力而成为政治中心。大学城的当地居民一般都是学校的雇员和教师。比如,牛津大学、牛津学院、牛津出版社以及大学衍生公司,为这座城市提供了近两万个工作岗位。
另一种与中国较类似,是“自上而下”政府主导修建的大学城。如美国的夏洛茨威尔、麦迪逊,日本的筑波大学城等,都是二战后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由国家、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同构建。以筑波为例,就是日本政府为了培育大学与产业之间、科学城内各研究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机联系,而使筑波成为一个综合性研究都市。
中国大学城的建设,虽然初衷也是为了产学研一体化,促进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与产业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但随着中国城镇化大潮的到来,大学城也慢慢变成带动新城建设的“有力抓手”——凡是要筹建城市新区的地方,当地往往会思考着引入几所大学带动人气,聚集商气。因此,对许多地方政府而言,修建大学城的吸引力并不逊于建工业园区。大学城既无污染,又能经营土地、增加税收,还能提高地方科学文化品位,增加政绩,可谓一举多得。在这样的“冲动”之下,大学城的规模往往也越来越大。广州大学城规划面积达43平方公里,南京江宁大学城占地也达到30平方公里。
然而,经过十余年发展,这些“轰轰烈烈”的大学城,却面临着空城和金融的双重风险。
规模巨大的大学城,需要多少人口来填满?规划设计之初,很少有人理性地思考这个问题。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一些中小学已因生源不足开始撤并,大学城不可避免也会面临生源减少的困境。有人测算,到2020年,我国18~22岁的适龄学生人数将减少3800万。实际上,2009年,全国民办高校的招生人数就已普遍下降了一半左右。
廊坊东方大学城从一开始建设到现在,就面临生源不足的难题。廊坊大学城在编制规划时提出,要用10年时间,大学城的面积达到2万亩,拥有10万大学生和15万常住人口。其在鼎盛时期,占地面积曾达1.2万亩,拥有高校36所,学生5万余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知名院校都曾在此办学。而如今,许多知名院校早已撤出,大学城里院校只剩下个位数,学生多集中在大学城的一期园区中,其余土地多数荒废,或转作房地产开发。
建设规模过大而生源又不足,对于主要依靠学杂费来支付贷款的大学城而言,金融风险自然会接踵而至。
大学城规模巨大,投资额自然也非常可观。廊坊东方大学城投资达50亿元,宁波市高教园区投资32亿元,南京仙林大学城投入50亿元,广州大学城投资高达120亿元。大学城的建设资金,多来源于银行贷款。而对于建设资金的偿还,则主要通过配套服务经营、后勤社会化服务、教师和学生公寓的出售与出租、校本部土地的置换、学生学费收入和住宿费收入等途径。在这些收入中,学杂费收入很关键,然而,学杂费在扣除国家明文规定了用途的部分后,只能剩下54%。即使这些钱全部用于还贷,恐怕也是“杯水车薪”,凭借高校自身的力量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本付息,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银行在向高校贷出款项之日起,这些贷款就“注定”成为不良债权。
仍以廊坊东方大学城为例,其经营收入却保持着下行趋势。根据廊坊市政府当年公布的财务状况,2005年末,东方大学城开发有限公司负债总额18.69亿元;2006年上升至25.59亿元;2007年末负债总额则达到24.16亿元。至2008年,廊坊大学城被新加坡莱佛士教育集团以2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99%的股权,当初风光无限的东方大学城以被收购告终。
而另一些学校则开始卖地还债。如2006年浙江大学将西湖边上湖滨校区卖掉还债,武汉理工大学也曾将一个可容纳4000人的老校区卖给开发商。虽然有观点认为,有政府兜底,即便出现危机,高校也不会“破产”,但事实上“破产”已经出现。2009年8月,位于上海松江大学城的上海经贸学院就宣布,学校不再续办,成为中国第一所倒闭的高校。
过去十多年,城市化浪潮与教育产业化“双轮驱动”,“扩招—贷款—再扩招”的产业链条带动大学城遍地开花。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加速变化,以及城镇化节奏的调整,那些“大干快上”的大学城将会面临着空城与债务的双重风险。
(作者系安邦咨询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