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煤化”就是去“霾汰”?

作者: 白雪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白雪

    1月1日,2017年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出现,中央气象台就发布了霾橙色预警: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东部和中南部、山西中南部、河南大部、山东中西部、陕西关中、湖北中部、安徽北部等地有重度霾。“霾”,就这么从2016陪伴我们到了2017。
    那么,究竟这些地区的大气污染源是什么?当前的“霾”与“煤”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日前,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煤控项目在京举办“治霾与控煤”研讨会,召集多位来自能源和环境领域的资深专家,就雾霾治理与煤炭消费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研讨。

雾霾成因复杂

    2016年入冬以来,雾霾天气频频出现,公众感觉雾霾越来越严重了,也有人感觉北京的PM2.5浓度比周围的地方都要高。我们的感觉如此,然而事实怎样?北京市环保局研究员周扬胜表示,在全国338个城市中,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确实最为严重。根据2015年的监测数据,从PM2.5浓度来看,京津冀地区高于全国平均值50微克/立方米的35%,74个第一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城市中,浓度最高的10个城市,有8个在京津冀地区,其余2个在京津冀周边,其中保定浓度最高,为107微克/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2倍多;从六项污染物评价来看,京津冀污染指数也是最高的,是全国的两倍。74个第一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城市中,污染指数最高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京津冀,其中保定市污染最严重。
    目前,科学界基本认定,PM2.5超标是形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而煤炭燃烧是PM2.5的一大来源。大气环境中的PM2.5来源非常广泛,不仅有各类污染源直接排放的一次PM2.5,也有自SO2、NOx、NH3、VOCs等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转化所形成的二次PM2.5。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介绍,尤其是采暖季,京津冀地区主要污染体现出燃煤的特性。《中国“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指出,煤炭利用和燃烧所产生的一次性PM2.5贡献率为63%,二次性PM2.5贡献率约为56%,大面积雾霾的出现与煤炭的燃烧利用以及工业废气的排放紧密相关。
    通过对中国煤炭消费量、全国平均日霾数以及PM2.5平均浓度的数据分析,中国煤炭消费2013年达到峰值,全国平均日霾数也随之达到历史之最。2014年,中国煤炭消费呈现下降趋势,中国74个城市的平均PM2.5浓度以及全国平均日霾数也开始下降。

煤炭洁净化利用是重点

    既然煤炭与雾霾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那么“去煤化”是否可行?“目前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去煤化短期内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认为,现阶段去煤化的提法不太适宜,不能一竿子把煤炭打倒。推动煤炭的科学利用和洁净化利用更应引起重点关注。
    “我国目前年需求电量约5万亿度,将来若需要千万亿度,要靠核电很难满足这些需求。当下煤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约80%,水电约百分之十几,风电占百分之二三。水电是比例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但可开发资源在逐步减少。当下能替代煤炭的能源是有限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能源学会会长倪维斗强调,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仍然是我国的主力能源,关键是怎么用好,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不可能完全去除煤的使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戴彦德指出,去煤化是先进国家的一个发展趋势,德国已经提出来,即脱碳化。在可再生能源成本相对较高、大规模技术没有突破的前提下,小国可以做到脱碳化,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
    煤电属于集中使用煤炭,污染控制近几年取得不小的进展,散煤的治理是中国治理雾霾的关键点之一。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姚强指出,随着智能化的演进、材料技术的推动,洁净煤技术和其他能源技术的发展也将成为控煤的一项措施。

多种控煤方式并施

    既然不能简单地“去煤化”,那么应该如何实现控煤呢?
    会上,来自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天然气副总裁沈柏霖认为,减少煤炭的消耗,增加天然气的使用,将会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燃气电厂的排放还不到燃煤电厂的一半,燃气电厂可减少颗粒物的排放。而且,天然气发电不需要堆煤场,也没有煤电厂的粉煤灰造成的固体污染物,没有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天然气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匹配友好电源,利用天然气发电调峰,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电。
    此外,淘汰小锅炉,用清洁能源替代也是控煤的一种措施。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薛志钢表示,工业锅炉燃煤量大面广、分散度高,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北,尤其是东北和华北地区。目前,工业锅炉的主要控制措施包括淘汰小锅炉、清洁能源替代,以及中大型容量锅炉的深度治理。
    薛志钢介绍说,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业锅炉大气污染排放和控制对策项目主要以“摸清底数、分类施治、结构调整、加强监管”为思路。其中,针对分类施治,35蒸吨以上的燃煤锅炉主要是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污染严重的地区,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甚至向超低排放发展。25到35蒸吨的中等规模燃煤工业锅炉,应加强环保监管,进行排放和生产技术改造。在污染严重的地区,35蒸吨的锅炉要淘汰。全国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应关停淘汰,或采用天然气锅炉。
    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看来,洁净煤技术要加强推广,在现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过渡技术,煤炭清洁利用,可以产生部分的减碳效果,但洁净煤技术并不是绿色能源技术。“去煤化”之路,需要有更综合、更多元的能源科学利用体系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