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盼盼
近期,央行透露考虑出台措施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人民币债市。央行此举表明中国将持续推进境内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有机构预测,人民币债券有望在2017年下半年被纳入主要国际债券指数。
德意志银行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纳入主要国际债券指数的一项要求是,境内债券市场对境外投资者的“完全开放性和可投资性”。在人民币加入SDR后,多家国际债券指数编制机构已开始审议纳入人民币债券的可能性。德意志银行认为,放宽境外投资者市场准入,增强在开户、结算、清算、汇出、征税等多环节的辅助,将显著降低境外投资者交易的成本,提高今年下半年人民币被纳入主要国际债券指数的可能性。
时机已成熟
自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后,境外央行类机构对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投资规模逐步扩大。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债券研究员李建朋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于对人民币汇率的观望,加上市场缺乏能有效对冲外汇及利率风险的工具,境外机构投资者对在岸人民币债券的兴趣相对平淡。向境外投资者开放境内外汇衍生品和利率衍生品市场,推动人民币债券纳入主要国际债券指数,将对促进外资进入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挥关键作用。开放境内衍生品市场,标志着境外投资者将享有与境内银行间市场投资者相同的投资范围。
华创证券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齐晟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美元快速走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许多国家汇率对美元贬值主要是市场预期的变化所致,没有太多的基本面因素。由于特朗普宣称会推出十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市场预期美国政府发债量会大幅增加,国债收益率因此迅速上升。特朗普当选仅40天,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就上升了约70个基点。同时,由于对财政刺激的预期加大了通胀预期,也推高了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步伐的预期。这些预期因素使得美国各种利率全面上行,自然导致了资本流入和美元升值。
政策作保障
根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10月底,共有373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总备案金额约为人民币1.9万亿元(约合2750亿美元),实际持有投资人民币7663亿元,约占境内债市份额的1.5%。
德意志银行预测,在获取更优的债券投资风险管理途径后,境外投资在岸人民币债市的规模将在未来5~10年得到极大的提升。预计未来5年外资流入人民币债市的规模或达7000亿~8000亿美元,其中约六成来自国际央行类储备管理机构和主权基金等。2017年新外资流入的规模或在人民币3000亿元左右,之后的4年外资流入还将进一步提速。
可以看到,一些金融改革措施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国际收支,从而支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比如,2016年以来,央行已经取消了对境外机构投资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额度限制。
齐晟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将协调相关部门,在如下4个方面进一步改进相关规则和服务水平,提升境外机构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便利性,争取在不久的将来为主要国际债券指数编制机构将人民币债券纳入相关指数创造条件。
一是将境外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市场纳入外汇交易的实需背景范围,允许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境内外汇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对冲。二是加强市场培育,引导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境内银行间市场开展利率衍生品交易,以对冲相关利率风险。三是进一步明确对汇出投资本金和收益的规则,以及对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的税收政策。四是探索通过境内外基础设施合作、延长交易时间以及其他方式减少境外投资者重复开户负担,提升交易的便利性,以进一步扩大实际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