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记者|杜壮
宽阔整洁的厂房,只有零星的工人在进行装货和记录,精密切割丝正有条不紊地旋转成卷轴,印有不同语言的产品整齐地摆放着,等待装箱发往世界各地。
这是浙江宁波当地一家名为博威集团旗下子公司的生产车间的工作场景,智能化、数控化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有雅戈尔、方太、奥克斯等知名品牌的宁波,作为我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正处于传统发展路径和模式迫切加快转型、制造业跨越升级的关键时期。智能制造如今已经成为宁波这个全国制造业基地的主攻方向。
正值梅雨季节,以“智·造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制造2025创新峰会”6月8日在宁波召开。宁波市委副书记陈奕君在会上透露,宁波市委市政府用3年时间拿出130亿元专门扶植先进制造行业,努力助推宁波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华丽转身。
扩展市场:研发和品牌成法宝
对于很多制造业企业来说,参与国际合作成为其扩展市场、扩大规模的不二选择。
在博威集团的发展历程中,“2015年全资收购德国贝肯霍夫公司”令博威集团董事长助理王飞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德国贝肯霍夫主要致力于高端精密切割丝产业的研发创新。精密切割丝应用在对零件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中,如精密模具、医疗器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通讯等行业,可以提升工业制造的精度。
王飞告诉本刊记者,把国外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吸纳过来,对于博威子公司博德高科公司自身拓展国际市场帮助非常大。“我们并购成功后,一方面把德国工业制造的管理、标准和精神融入到公司管理中,同德国方面协同制造管理,按照德式先进生产模式开展工作,对内部管理也有很大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研发协同,为全球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也持续推动了全球高端精密细丝领导品牌的发展。”
对于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摸爬滚打20年、成功收购全球第三大汽车油泵制造商的圣龙股份来说,拓展海外市场对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副总裁罗立成告诉记者,在收购博格华纳油泵事业部后,圣龙不仅在海外市场、海外制造基地等方面实现了快速拓展和能力提升,更重要的是,圣龙在北美以该公司原有的技术团队为基础,在底特律购置了研发大楼并同步设立了独立的技术中心,该技术中心与圣龙在中国宁波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协同合作,实现了圣龙在全球范围的技术共享和同步开发。
宁波市经信委主任陈炳荣对记者说,对于宁波制造业而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宁波优秀企业、优质产品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引进优质的创新资源,强化产业链、创新链合作,提升宁波企业的创新能力。
扩大投资:智能制造覆盖范围广
实际上,智能制造既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也是各路资本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在盛世投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姜明明看来,站在资本的角度,智能制造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基础制造业的硬件设备提升,也包括“两化融合”带来的工业大数据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给制造业带来的效率提升。
据统计,2016年,宁波规模以上智能制造装备工业企业已达56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77.15亿元,出口交货值135.42亿元。巨大的市场为资本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与一楼雅致的咖啡厅摆放着各种图书的闲适明显不同,楼上约800多个的格子间工位里,铁大大、视睿迪、Unima、有度环球汇等创业企业的员工正在紧张工作中。这就是盛世投资打造的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创投服务平台——宁波盛世方舟创新基地。
通过近7年的发展,盛世投资在摸索出搭建母基金、直投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投资方式的同时,开始尝试通过众创空间综合体的方式,进一步参与到创新创业中,盛世投资将盛世方舟的首个点布局在宁波。
尽管诸多众创空间倒闭、亏损,仍有包括盛世投资在内的机构杀入这一领域。盛世投资管理合伙人、盛世方舟主管合伙人谢作强告诉记者,创投圈的早期投资与智能制造是脱离不开的,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比如控制算法等领域。
在姜明明的眼中,过去创新项目往往一两年融资一次,现在则可能一年融资两三次;而产业投资则是将大体量的资金集中投向优势产业。具体到智能制造领域,它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从产业投资角度来说,一定要投在这个体系里最有价值、最有成长性的环节。
“当前,智能制造发展正经历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对应着智能制造体系中某一核心环节的不断成熟。对于投资机构而言,这些都是投资机会。”姜明明说。
“企业需要对当地产业结构充分理解之后,用更多的产业资金来盘活带动资源。”谢作强告诉记者,“地方政府特别是二三线城市有大量的资金希望用于扶持新兴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架起一座很好的桥梁,帮助中早期投资机构到二三线城市寻找政府资金、产业资金。之后,通过孵化器平台,帮助他们寻找和挖掘当地有优秀产业基础的初创期项目。”
扩充整合:产业基金助力制造升级
在制造强国建设的过程中,不仅投资界在持续关注,各级政府也设立了很多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宁波市发布了《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3年内总扶持资金超百亿元。《若干意见》中的22条政策一改过去“大水漫灌”的常规方式,精准扶持宁波制造企业。
陈炳荣告诉记者,今后3年试点期内,宁波市财政每年将新增统筹安排3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并整合科技创新等相关政策扶持资金,加大支持力度。总体测算,市级财政3年内总扶持资金超过130亿元。同时,安排15亿元资金专项支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在姜明明看来,“机制+产业”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两大核心要素,这种引导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扶持而不干预,尊重市场化运作;二是将产业布局引导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当地产业环境,密切围绕战略新兴产业进行布局延伸。并且产业投资、产业培育有一定周期性,产业规划发展应与基础设施建设并重。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5月24日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透露,我国将整合设立“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基金。目前,该方案正在讨论中。
据市场预测,未来10年,围绕“中国制造2025”所部署的产业基金或将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且另有上千亿元人民币的科研基金将投入智能制造工程的研究中。
新闻链接
手术机器人未来四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9.3%
中国经济导报讯手术机器人近年在微创手术领域崭露头角,逐渐受到大众关注。全球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最新发布的生物科技报告《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发展趋势》指出,2016年全球遥控型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约38亿美元,2021年可增长至93亿美元,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3%,成长表现在众多医疗器材类别市场中相当突出。
集邦咨询判断,一般手术机器人可简单分为遥控型、辅助互动型及自动型三类,颇富盛名的美国加州直觉手术公司所研发制造的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属于遥控型手术机器人的范畴。自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于1999年推出第一代后至今,已独占全球遥控型手术机器人市场。
许多厂商看准手术机器人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纷纷投入研发。其中包括传统医材大厂美敦力及由谷歌与强生合作成立的公司Verb Surgical。集邦咨询认为,美敦力与强生皆是在医疗器材产业深耕许久的领导厂商,拥有庞大的研发能量,能深入了解临床需求,且掌握全球医材销售渠道,辅以谷歌的高科技软件与人工智能开发实力,种种优势都让这两家公司拥有挑战直觉手术公司市场地位的能力。
此外,许多厂商也已迎头赶上,研发出各种手术机器人产品并上市销售,部分已销售的手术机器人产品甚至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重叠,并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也有部分则是专攻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不能应用的特定专科领域。
有机构认为,中国市场对手术机器人有着庞大的需求,目前,中国正在开发手术机器人的机构包括北京天智航医疗技术公司、海军总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其中,天智航公司已开发出骨科、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等产品,而天津大学研发的手术机器人“妙手S”也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手术,近年内可投产。整体来说,中国在手术机器人产业中尚处早期技术研发阶段,距离产品商业化量产上市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
(樊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