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王晓涛
“第一,3年后,我们要力争占据中国高性能智能芯片市场30%的份额。第二,3年后,要力争全世界有10亿台以上的智能终端使用寒武纪的终端处理器技术。”11月6日,在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寒武纪”)举办的新产品发布会上,寒武纪公司创始人兼CEO陈天石在谈到公司未来3年的发展时,道出了自己心中的两个“小目标”。
“如果这两个目标在3年后都能够实现,相信在那个时候,寒武纪已经初步支撑起中国主导的智能产业的新生态。”他说。
陈天石放出这样的豪言并非毫无根由,尽管去年3月才成立,但这家创新企业成立伊始就成为中国身价最高、名气最大的智能芯片创业公司。用陈天石的话说,“寒武纪公司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今年8月,寒武纪完成A轮融资,投资者包括国投创业、阿里巴巴、联想、国科投资等,成为全球智能芯片领域首个“独角兽”初创公司。
寒武纪受到资本市场如此青睐,自然与当前人工智能的火热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其拥有创业团队此前9年的科研积累,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学术界的大奖。
陈天石毫不讳言:“全世界每一个做智能芯片的同行,必须要去读我们的论文,不读,就没法入门。”
由于中科院计算所的科研小组为全球学术界智能芯片发展贡献了很多的原创性想法和学术思想,所以寒武纪在创立之初自然受到资本市场的厚爱。联想是寒武纪A轮融资的投资方之一,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甚至为没有成为寒武纪天使轮融资的投资方而感到遗憾。
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表示,今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突破智能芯片与系统等一批关键技术,建立新一代人工智寒武纪科技公司/供图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寒武纪处理器是中科院在智能方向基础研究的关键突破。未来通过产学研用的结合,寒武纪公司具有持续引领世界人工智能发展新潮流的潜力。
“寒武纪是中科院计算所在处理器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超前布局的结晶。”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孙凝晖表示,寒武纪公司在智能芯片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通过与产业上下游伙伴通力合作,有望引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变道超车”。
2016年,寒武纪发布了全球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IP——寒武纪1A处理器。它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多项记录,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并入选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评选的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这款处理器基于寒武纪所发明的国际首个人工智能专用指令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人工智能任务上具备出类拔萃的通用性和效能比。
在此次发布会上,陈天石介绍了3款全新的智能处理器IP产品:面向低功耗场景视觉应用的寒武纪1H8、拥有更广泛通用性和更高性能的寒武纪1H16,以及面向智能驾驶领域的寒武纪1M。他表示,与寒武纪1A相比,这3款新品在功耗、能效比、成本开销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性能功耗比再次实现飞跃,适用范围覆盖了图像识别、安防监控、智能驾驶、无人机、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各个重点应用领域。
“‘寒武纪’的寓意就是人工智能正处于即将爆发的阶段,在智能时代,芯片的使命将从信息时代支撑经典计算任务,转变为支撑智能处理任务,这一转变必将诞生一个新的伟大芯片公司。而寒武纪的使命,就是要成为这样一家公司。”陈天石掷地有声道:“寒武纪的理想,就是成为支撑智能产业的新兴芯片巨头。”
他表示,中国人工智能现在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同行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他对中国人工智能的软件和硬件技术都充满了信心,“也许再过5年,我们探讨的问题将是怎么争夺全球市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