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富庆熙
浙江省兰溪市是浙江中西部地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计划经济时代以工业闻名,素有“小上海”之誉。在列入浙江省的十大传统产业中,兰溪市纺织、化工、塑料、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水泥、皮革、造纸等传统产业应有尽有,是一座典型的传统产业大市。
但传统产业只要注入新的动能,一样能够在市场中找到新的起点。
今年7月,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在兰溪调研时强调,作为浙江的老工业基地,兰溪面临着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任务,但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老工业基地不是包袱,只要兰溪坚定信心,传承工业基因,扬长避短,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强化“腾笼换鸟”,引进新兴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就一定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古城焕发青春。
9月18日,兰溪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若干意见》,用实实在在的“十八条新政”,助推兰溪实体经济继续向前跨越发展。
兰溪市在浙江省委省政府、金华市委市政府正确有力领导下,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增长与转型、生产与生态等关系,坚决打破拖累转型升级的“坛坛罐罐”,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取得了令各界瞩目的发展实绩。
“兰妈妈”政府服务品牌
发展实体经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一直以来,政府服务年年有、月月推,如何在有中找到新、点到位,是一个并不容易解的题目。
城市和企业,更多是互促共进、相映相和的关系。如何留住企业?兰溪给出的答案是:提供更优质的政府服务。
从去年开始,兰溪市政府打造“兰妈妈”政府服务品牌。组织开展市长下基层活动,兰溪市委副书记、市长蔡艳带队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兰妈妈”服务在工业领域得以体现,梳理一批长期议而未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集中进行解决。“兰妈妈”政府服务品牌还将不断提升、不断深化,力求把精准服务送达实体企业。此外,兰溪还开展“五帮五助”企业暖风行动,主要内容为帮政策落实,助降本减负;帮招才引技,助创新转型;帮培训辅导,助管理提升。同时,加强预警机制应用,密切关注企业在融资、担保、抵押和民间借贷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积极稳妥化解现有“两链”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兰溪市已为企业降低税费,在制度性、用工、财务及生产要素等降低成本近5.6亿元。
兰溪要求各部门在执行政策规定时,一定要将“兰妈妈”政府服务融入其中。“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细一些、手续简化一些,让实体企业感受到‘兰妈妈’政府服务带来的便利。”兰溪市经信局局长童永生介绍,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真正为企业降成本、减负担、破难题,为企业发展护航。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兰溪重新擂响振兴实体经济“战鼓”,最大亮点在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1+4”政策套餐,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政策保障。
政策套餐包括《关于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若干意见》1个总领性文件,以及《兰溪市新建产业项目容缺预审提前介入实施意见(试行)》《兰溪市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鼓励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的实施意见》4个子文件。
兰溪市有关负责人介绍,《关于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若干意见》中,有两个突出亮点不能不提:
一个是鼓励企业家提升,即“着力提升企业家特别是创二代企业家的思维模式、发展理念和创业创新意识,激励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加快企业转型发展步伐。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组织企业家交流、考察、培训、学习等活动,对行业协会组团的出国考察学习给予补助”。
另一个是建立项目容缺审批机制,即对通过联合预审,用地符合建设用地规划并可按期取得不动产权证书(预发证)的项目,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消防设计审核、消防设计备案等手续时,充分利用土地报批的“窗口期”,实行容缺受理、模拟审批,进一步加快审批速度。取消“零土地”技改项目预审,实行直接备案。
“从新政内容来看,条条契合兰溪实体经济发展脉搏,大大提振了我们做实业的信心,为我们企业‘二次创业’注入了加速剂,我们有信心在未来2年内实现销售翻番。”兰溪博阳压缩机董事长陈金红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实体企业要坚持创新,踏实做好产品,做一个梦想型的企业。
“腾笼换鸟”和“机器换人”
作为远近闻名的老工业基地,兰溪多年来在制造业领域光环不少。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受综合因素影响,传统制造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此同时,过去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使得原本资源就不充裕的兰溪面临发展烦恼。
对此,兰溪抓好“腾笼换鸟”,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空间。相关数据显示,最近5年,兰溪对水泥、印染、造纸等多个高耗能重污染行业进行大范围淘汰落后产能,共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4家、落后设备1800台(套);积极实施能源“双控”,积极推进华铝转型,“十二五”期间兰溪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1.6%,降幅居金华首位。加快“机器换人”,财政提供不少于1500万元资金用于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奖励,先进织机由2010年的7600台猛增至2017年的3万台。每万锭纱平均用工不到30人,远低于国内同行业每万锭纱平均用工60~80人。
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需要继续打好破与立的组合拳。兰溪已经做出抉择——不破不立,兰溪必须全力做好“腾笼换鸟”和“机器换人”两篇文章。
如何辩证地看、科学地换?兰溪市方向明确。
——“破”的方面:一是深入推进“腾笼换鸟”,加快低效用地的清理腾退,引导本土优强企业和新客商收购兼并,盘活存量用地。二是分类综合评价落到实处,对企业开展综合评价,分成ABCD四档,落实差别化水电价、污水处理费等政策措施,倒逼企业自我更新、转型提升。三是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低小散”行业整治,今年力争处置“僵尸企业”3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2家,对锁具、小建材等块状行业进行整治,重点整治“四无”低小散企业(作坊)400家。四是加强园区分类发展,将乡镇园区分为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存量发展三类,在存量发展的乡镇通过建立小微企业园的方式,推进同一行业的企业纳入规范管理。
——“立”的方面:一是深入推进兼并重组,积极鼓励引导企业以资产为纽带进行行业兼并重组,形成大企业大集团,争取“十三五”期间培育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2家以上,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5家。二是深入推进“机器换人”,争取每年实施“机器换人”技改项目100项,进一步推动传统纺织向高端化转型提升。三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抢抓“互联网+”“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机遇,推动兰溪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向工业4.0迈进的步伐。四是加快搭建新产业平台,抓紧推动锦浩、锦德、锦美等光膜新材料项目落地,尽快培育成为省级特色小镇。
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
浙江鑫兰纺织有限公司新上马的生产线,机器设备采用“全球购”:瑞士的自动穿经机和结经机、比利时的大剑杆织机,全市织机无梭率达到100%。据介绍,这样的“全球购”渐成兰溪纺织产业的“标配”,全市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完成“机器换人”。
在兰溪市纺织业技改补助政策激励下,浙江鑫兰纺织有限公司先后投资5亿多元,对生产线进行全面技改,一跃成为了浙江省牛仔布领军企业,生产的牛仔布像绸缎般光滑柔软。前8个月,销售额达5.51亿元。
牛仔布像绸缎,毛巾脏了还会“看脸变色”,兰溪传统产业已悄然“变脸”。兰溪转变思维,利用“机器换人”、产品“换市”,传统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升级,“老树”发出了“新芽”。今年前8个月,兰溪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16.26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规模以上纺织业实现总产值235.00亿元,同比增长11.4%。牛仔布出口占全国的1/7,浙江的2/3。
“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换个思路想,兰溪的传统产业与其说是包袱,不如说是一种基础优势。兰溪过去富靠它们,现在、将来富也要靠它们。关键在于怎样给这些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形成发展新优势。”兰溪市委书记朱瑞俊的话掷地有声。
传统产业提升,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兰溪积极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新市场、发现新蓝海。再过2个月,浙江红狮集团在老挝万象日产5000吨水泥项目就可以投产;明年4月,总投资3.5亿美元的尼泊尔红狮项目也将投产。而曾被贴上高污染、高耗能、低资源化的“标签”的浙江丰登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研发,并购绍兴化工有限公司,目前已“喝掉”全国95家医药、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精馏残液(渣)、有机溶剂等废物。
创新驱动,决胜二次创业
“上世纪90年代的兰溪,小小的厂房,十几个工人,几台小剑杆机吱吱嘎嘎转着,凭借着毛巾、棉纱、白坯布‘三驾马车’,兰溪纺织硬是闯出一片天地。”年逾花甲的浙江七星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宝明回忆。
在鑫兰纺织的产品展厅里,模特身上两款牛仔衣摸上去的手感极像丝绸,几番揉捏也不会留下褶皱。“这是我们的新产品,把牛仔料做得像绸缎,对质量要求到极致。”公司董事长黄友洪介绍,去年鑫兰纺织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技术改革,着力打响弹力牛仔布的浙江制造品牌,并一次性通过全球最严苛的OEKO-TEX Standard100标准认证。
面对纺织行业的“唱衰声”,兰溪纺织使出装备智能化、产品时尚化等招数,打破纺织行业的“夕阳魔咒”,且连续10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兰溪,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对准产品升级。正是这场产品攻坚,不仅使兰溪纺织产品提了质量,还拓宽了销路。
近年来,兰溪市以政府之“手”引领科技创新,以企业主体带动科技创新,以引进“嫁接”加速科技创新。为此,兰溪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企业、产业、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政府搭了台,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发力。
当下,人才已成为一个地区能否决胜未来的最重要因素。为了补齐这块短板,兰溪可谓下足功夫。
在丰登化工,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闫大海博士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2015年9月,丰登化工委托该院进行“水煤浆气化炉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风险控制技术研究”,此后闫大海基本一两个月便会来一次兰溪。“我们有一支自己的人才队伍,很多都是从原来国企时期跟随至今的老骨干。同时我们也在充分利用外部人才力量,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丰登化工总经理王明霞说,去年公司产值1.84亿元,光研发经费一项就占比4.96%。
作为“二次出发”的主战场,兰溪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已经行动起来。兰溪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通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要求实体企业勇于创新,政府部门首先要把“新”字入脑入心,要以全新的理念视野谋划定位、全新的思路办法破解难题、全新的体制机制增强活力,将产业振兴作为“二次创业”的主攻方向,企业发展作为“二次创业”的内生动力,服务提升作为“二次创业”的坚实基础,在抢抓机遇上先人一步,在深化改革上快人一拍,在对外开放上高人一招,在转型升级上胜人一筹。
“作为老工业城市,兰溪赶超发展已时不我待。我们唯有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加快产业转型步伐,挺起实体经济脊梁,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赢得更多主动权。今后,兰溪将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实体企业创造更好发展环境、提供更多发展机遇。”朱瑞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