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区和滨海新区试点“证照分离”改革

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

作者: 王敏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王敏报道 根据《国务院关于在更大范围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近日,天津市举行“放管服”及“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推动会议,部署在自贸试验区和滨海新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此次改革试点共涉及92项行政许可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将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证照分离”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举措。所谓“证”,是指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照”,是指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证照分离”,是指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之外,把能分离的许可类的“证”都分离出去,分别予以取消或改为备案、告知承诺等管理方式,对暂时不能取消也不适合采取告知承诺制的行政许可事项,提高审批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切实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
    2017年10月31日,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决定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和滨海新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试点期为自方案印发之日起至2018年12月21日。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共涉及92项具体事项。其中,直接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共4项,直接取消行政审批后改为备案事项共4项,简化行政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共20项,提高行政审批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事项共32项,加强对特定活动行为的市场准入管理事项共32项。一批市场关注的投资领域准入管理将进一步放宽,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红利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放的前提是要管好。为此,天津自贸试验区将按照“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建立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监管体制,切实将监管责任落到实处,逐项研究细化监管标准,强化日常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做到放开准入和严格监管相结合,确保无缝衔接、不留死角,推进由“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