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快慢,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地方社会治安的好坏和法治建设的快慢。去年以来,江西省宜春市政法系统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发展这一主线,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拿出新的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多年来,宜春市公众安全感持续在96%以上,连年获“平安建设优秀市”,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打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
为助力全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宜春市政法系统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拿出多项新的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全面开展服务上门活动。宜春市全面建立与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结对帮扶的常态化、制度化联系机制,实现政法机关联系服务企业全覆盖。去年以来,市县两级政法机关开展“政法机关进园区访企业”集体活动100多次,全市5000名干警每年开展上门送法服务或讲座不少于2次,帮助园区和企业预防降低合同签订、融资用工等方面的法律风险,满足企业法律服务需求。
深入推进防控体系建设。按照“雪亮工程”建设要求,宜春市政法机关将重大产业、重要项目、重点企业周边的高清探头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加大建设密度,提升智能化水平;各级公安机关加大辖区治安巡防和交通整治力度,提高街面见警频度,确保园区企业环境安全有序。去年,全市10个工业园区更换、新增高清视频探头200多个,开展全覆盖式治安巡逻3000多次。
大力整顿治理安全隐患。去年以来,宜春市持续加大了对重大产业、重要项目、重点企业周边的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中小旅店、娱乐服务场所等复杂部位的治安管理力度,特别是对园区交通秩序较差问题采取实际行动,加以专项治理整顿,开展治安难点、乱点和盲点整治行动200多个,全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多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去年以来,宜春市组织精干力量对重大产业、重要项目、重点企业周边的矛盾纠纷进行了全面排查梳理,并按照属地管理、行业负责原则,建立化解台账,落实化解责任。各级政法机关主动跟进,坚持调解为先,加大了处置处理力度,并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疏导,力促调解、撤诉,努力实现“案结事了”。2017年,全市纠纷化解成功率保持95%以上,成功调解各类民商事案件2万多件次,其中涉企的经济类案件占60%以上。
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结合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生产经营秩序,宜春市深入开展了“盗抢骗”“毒赌色”、缉枪治爆等系列整治行动,去年全市八类严重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1.2%、破案率同比上升3.6%,“两抢一盗”案件同比下降16%,交通死亡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0%。
坚决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宜春市政法机关坚持快速反应,坚决制止正在发生的危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安全的犯罪活动,发生一起就快速侦破一起,受理一件就及时处理一件。特别是对影响恶劣的抢劫盗窃、敲诈勒索和欺行霸市、强揽工程、强买强卖、阻碍施工等“村霸”“地霸”等犯罪活动,各级政法机关坚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快侦快破、快捕快诉、快审快判,绝不任其发展坐大成势。今年,全市已经打掉涉恶团伙12个,其中市中院宣判的高安市“欧阳某涉黑案”吸引了中央有关媒体的关注。
依法严惩破坏环境犯罪。针对环境类违法犯罪,宜春市政法机关着力加大了对盗伐滥伐、非法采矿、破坏耕地林地以及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光电污染、污水排放、非法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毒、有害物质等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全市检察机关加大生态检察力度,对行政机关不纠正违法行为或不履行法定职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后果严重的,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去年,宜春市检察机关着力推进“生态检察”,全力打造全国检察工作名片。
平等保护各类经济实体。为维护良好的经济生产发展秩序,去年宜春市市县两级政法机关加大了对涉重大产业、重要项目、重点企业的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活动查办,平等、全面、依法保护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外来企业和本地企业,制止不正当竞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去年以来,宜春市破获各类经济案件200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758.6万元。
开展执行难集中整治活动。在江西省率先出台了《关于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决议》,去年来全市法院集中曝光和列入失信被执行人16861名,实际执行到位金额27.2亿元;在全省全面启动了国家公职人员失信被执行专项治理行动,目前实际执结67件、到位资金4216万元,达成和解89件、和解金额2735万元。
延伸拓展政法经济服务功能
提升政法窗口服务水平。为贴近经济发展,宜春市两级政法机关不断健全完善窗口服务机制,完善立案大厅、诉讼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建设,着力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尽量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客商少跑腿。去年,全市政法机关以县市区综治中心建设为载体,全面开通了服务群众便民办事窗口,集中了政法服务资源,真正使政法服务向“最后一公里”延伸拓展。
推动警力资源下沉下移。在该市委政法委的要求和推动下,去年全市政法机关加大警力下沉力度,确保工作力量服务在园区、服务发展在企业。据统计,全市有效警力的40%以上到一线基层,其中园区警力推动了网格化管理,实现了“一企一警”;各级法院推动法庭进园区试点,实现法庭在经济园区全覆盖。同时,宜春市下放了园区经济案件立案侦查权限,确保侦查办理时效。
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完善便民利民为民、优质高效服务举措,确保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宜春市10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部投入运行,开发法律服务掌上平台APP等应用软件,实现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网上申请办理,做到“网上网下、线上线下”双同步。截至目前,全市政法机关组织法律服务人员开展“法企联姻”活动,开展法律援助案件3398件,全市顾问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457次,审查规范性文件和合同草案152件,开展各类法律知识教育培训209次。
严格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去年以来,全市加强了法官、检察官、民警及法律工作者、律师等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格落实“八项规定”,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各级政法机关设立、公开干警作风问题投诉电话或渠道,负责受理各类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政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影响经济发展的投诉。去年,全市政法机关查处干警违法违纪问题30余人次。
开展政法服务对标竞赛
为激发政法工作活力,宜春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全市范围开展政法服务经济发展对标竞赛活动,并按照“条件相近、地域相似、实力相当、业务相同”的基本原则,对各县市区以两两结对方式确定“一对一”对标单位,并“一月一评一通报,一年一总评一表彰”。目前,这项活动已取得了一些效果,形成了你追我赶、互相促进、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政法机关基层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夯实。
截至目前,宜春两级法院在全省法院综合审判质效排行榜中列第一;全市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人员数及行政处罚人员数同比上升15.36%和16.84%,实施强戒数同比上升39.9%,追捕逃犯数同比上升16.6%;全市社区服刑人员手机定位率提高到99.20%、指纹签到率提高到98%,安置帮教无缝对接各项数据均稳定在100%;市县两级检察机关实现了职务犯罪立案率、纠正漏诉漏捕率、提请审判监督抗诉率等几项重要指标同比大幅上升。
同时,宜春市着眼于提升干警综合能力水平,开展政法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行动,组织赴云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培训活动,培训人数近300人;着眼于树立政法队伍良好形象,开展全市政法干警社会治安方面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整改各类问题118个,查处干警违纪违法案件7起、32人,诫勉谈话9人。(文/吴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