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用价格机制推进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作者:
    重庆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费开征率达到100%,并推动建成了国内首座BOT模式垃圾焚烧发电示范工厂。在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价格机制,创新完善垃圾处理价格政策,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中,重庆市坚决坚持目标导向、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三个导向”。

    近年来,重庆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完善垃圾处理价格机制,推进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促进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
    
完善价费机制,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垃圾给环境和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但同时又蕴含着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经济效益,生活垃圾能否处理好,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重庆市从2001年起逐步建立健全了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一是不断扩大征收范围。征收对象从2001年只面向居民,逐步扩大到城镇规划建成区范围内产生生活垃圾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全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费开征率达到100%。全年处理生活垃圾685.2万吨,日均处理1.9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二是创新完善差异化收费政策。根据居民、机关事业单位、工商企业等不同征收对象,分别采取按户、人、面积、垃圾量制定不同的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同时,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国家规定的抚恤优待对象家庭、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等实行优惠减免措施。收费方式采取上门征收和委托(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地税部门)代征。
    三是落实价费支持政策。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支付处理服务费每吨69.90~70.09元,补偿垃圾发电处理成本;建立垃圾异地处理补偿利益平衡机制,由垃圾输出区县补偿给垃圾处理设施所在区县异地处理补偿费每吨50元;认真执行国家垃圾发电上网电价政策,保障垃圾焚烧发电全额上网,在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电价机制出台前,及时通过销售电价疏导解决电价补贴资金,推动建成了国内首座BOT模式垃圾焚烧发电示范工厂。目前,重庆市已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6座,日处理能力6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00吨;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率38%,年内全市及主城区将分别达到67%和90%以上。
    
创新收费政策,推进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理

    医疗废物处理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推进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理,重庆市高度重视医疗废物处理工作。
    一是落实医疗废物管理主体责任。为全面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重庆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通告》,市级各部门分工协作,各区县落实属地责任,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工作。
    二是推进医疗废物处置收费制度化。重庆市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2004年7月起建立了采用按床位计征的医疗废物处置收费制度,充分运用价格政策引导和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发展。
    三是探索建立差异化收费政策。针对原有的收费政策容易出现生活垃圾、医疗废物互混,危害社会和城市环境安全的问题,重庆市经过近三年的探索研究,于2007年6月将收费机制调整完善为采用按床位、按重量、分档定额等相结合的差异化的收费政策,即对较大规模的医疗机构采取“床位+重量”的计费方式,对较小规模的医疗机构采取“分档定额+重量”的计费方式,并对部分特殊医疗机构如康复医院、疗养院、精神病医院、纯中医院专科等实行不同幅度的优惠。收费方式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和医疗机构在收费政策内协商并以合同形式约定。通过完善差异化收费政策,促进了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应处尽处”。目前重庆市已建立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13个,年处理能力达到2.79万吨,全市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三个导向”助力重庆绿色发展
    在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价格机制,创新完善垃圾处理价格政策,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中,重庆市坚决坚持“三个导向”: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围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绿色发展的目标,打好价格、收费政策组合拳,加强上下联动和与相关政策的协同推进,最大限度形成政策合力。
    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在充分考虑社会公共利益、服务对象承受能力和特殊群体基本利益的同时,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垃圾处理服务收费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策制定调研论证,创新完善差异化价格机制,力求靶向精准施策。加强政策实施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机制,使价格机制持续有效推动绿色发展。
    下一步重庆将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贯彻《意见》,不断创新和完善绿色发展价格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把重庆建设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做出积极贡献。
    (重庆市物价局/供稿)

《意见》相关要点

健全固体废物处理收费机制    

    全面建立覆盖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固体废物处理收费机制,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    
    ●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激励机制。    
    ●探索建立农村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完善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