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思考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张守营 郭丁源报道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趋势监测报告。意向投资、拟建投资、拟建项目转化率等投资运行先行指标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为各类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促进优化各地投资环境等功能定位是监测报告的亮点,分行业、分地区的投资发展趋势各项指标引起广泛关注。
——有利于增强投资运行态势分析的前瞻性。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长春说,一直以来,我们分析投资形势,主要依据的是在建项目的投资完成数据,现在有了在线监管平台,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时就要先赋码并在线办理各项审批事项,从这个大数据就可以分析出未来一到两年的投资发展趋势,有利于增强投资运行分析的前瞻性、提高投资调控的准确性,这个监测数据的价值难能可贵。他还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建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运行趋势监测机制,是我国投资管理的一大创新,投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行业、各地区的投资发展差异情况,适时调控、及时引导,促进投资行业结构、地区结构的不断优化。
——有利于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开孟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布投资发展趋势监测报告,有助于投资者充分掌握各行业、各地区未来的投资规模、方向、结构,在投资决策上就会“耳聪目明”,少犯错误,避免盲目竞争,减少损失浪费。他表示,“我国工程咨询业正在迎来大数据时代”,利用在线监管平台逐步积累全国范围的投资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数据挖掘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投资项目数据分析体系,开发投资建设数据网络平台,研发产业投资数据地图,“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监管、用数据创新”,将有效推动“互联网+工程咨询”模式创新,对工程咨询业未来发展的潜在影响难以估量。
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1~6月份,基础设施、制造业、房地产业新增意向投资项目数分别同比增长-0.81%、42.9%和24.8%。监测报告发布后,报告中关于各地区、各行业投资发展趋势的具体指标即引起各类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注意。
——发展趋势与实际运行之间的差异更应引起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测报告反映的投资趋势是市场自发运行的结果,但实际的投资运行与投资趋势之间并不完全匹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现象、这种差异是否有其合理性,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应对这个问题有敏感性。从各行业投资发展趋势数据看,制造业意向投资项目数量同比增长42.9%,这一方面说明制造业投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这需要各地方和行业管理部门因势利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珍惜和保护好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制造业的具体行业来看,鼓励类项目比重变化稍缓,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结构优化升级的工作仍需加大力度。
他还说,从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来的信息来看,下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基建投资的增速将会有所提升。
——有利于更好把握未来的投资主体结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许伟分析,从投资趋势总体情况看,今后一段时期投资增速继续承压,中部地区投资活跃度明显向好,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较强动力。此外,监测数据显示,各地区投资方向分化趋势也比较明显,当然这有积极的一面,各地应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形成有差别的主导产业,同时,还有部分地区市场竞争领域的项目产业集中度明显不够,过度依赖基础设施的局面应当加快改观。许伟认为,制造业投资,超过80%都是民间投资,市场化程度高,内生性强,是反映企业和市场预期的重要指标。
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