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王斌
今年是《价格法》颁布实施二十周年,二十年来,甘肃全省各级价格监督检查机构紧紧围绕各个时期经济建设中心任务的需要,不断调整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依法履行职责,累计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3.02万件,实施经济制裁金额6.08亿元,其中:退还用户和消费者金额2.95亿元,没收违法所得2.48亿元,罚款0.66亿元。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证价格改革措施顺利实施,促进甘肃全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甘肃省各级价格检查机构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年:利为民所谋 情为民所系
《价格法》颁布的前后十年间,甘肃各级价格检查机构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的决定》精神,积极参加清费、治乱、减负工作,加大对涉企收费和垄断行业价格检查的力度,先后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了对税务、劳动、人事、口岸、公安、工商、建设、交通等国家机关收费、机动车辆和路桥收费、农民进城务工和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收费、教育医疗收费以及邮政通信、电力、铁路等行业的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有效地遏制了乱收费行为,清理取消了一大批不合理收费项目,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创造了良好的价格环境。
在春耕期间,甘肃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专项检查,重点查处擅自将计划内农资转计划外高价销售,层层转手倒卖,以劣充优、变相提高农资价格的坑农害农案件,保证了农资价格政策和农资专营政策的落实;另外,甘肃多次在全省组织开展农村电价检查整顿,使农村电费执行中“三高一乱”的现象得到了有效制止,有力地配合了农村分类综合电价政策的落实;大力推行明码标价制度,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价格计量信得过”活动,在教育、医疗等行业全面推行收费公示制度。进一步健全了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在部分乡镇设立了价格监督站,聘请了价格监督员,强化了对农村市场价格的监督。
从2001年全省开通“12358”价格举报电话以来,甘肃全省共受理价格举报和咨询近5万件。如今,“12358”价格举报平台已经成为了价格部门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联系群众的“纽带”,为民排忧解难的“热线”,提升价格执法形象的“品牌”。
近十年来,甘肃全省价格监督检查机构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把工作重心和重点从监管政府定价逐步向监管市场价格行为上转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上学贵”等突出问题,加大了对民生领域价费行为的监管力度,采取下查一级、交叉检查、联合检查等方式,先后连续开展了涉农价格收费、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和教育收费专项检查。
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大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各项医药价格政策和改革措施的落实,维护了医药价格秩序,规范了医疗服务价格公示行为,为减轻群众不合理的医药费用负担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教育收费大检查,规范了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执行“三限”政策,以及各类学校违反自愿原则和非营利性原则,强制收取服务费、代收费从中牟利,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越权制定收费标准等行为,保持了对教育乱收费的高压态势,使一些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制止,教育收费秩序得到明显好转;通过对农村水价、电价、燃气价格、农村医药价格、农村建材价格、农产品收购价格、农资价格等涉农价格和收费进行重点检查,保障了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防止了农民负担的反弹,维护了农民群众利益;通过开展电力价格检查,重点整治了高耗能企业差别电价政策执行和火电企业享受国家脱硫加价政策后脱硫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监督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抑制高耗能企业盲目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通过通信资费价格专项检查,重点查处了通信企业自立项目、自定标准收费、强制服务收费、捆绑服务并收费、价格欺诈、改变计费方式变相涨价等问题,以及邮政行业自立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只收费不服务等问题。
同时,为给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轻实体经济负担,2013年以来,甘肃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分别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电力等垄断企业,建设、交通、环保、食药等40余个政府部门近1600个单位,以及建筑、工商、交通等部门的行业协会,涉及中介组织等开展了专项检查,查出价格违法案件近330起,涉嫌违法金额约1.7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各种检查以及后续整治清理规范,为企业减负10亿元以上。为顺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努力构建良好的价费环境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十年来,甘肃广大价格检查人员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服务大局,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经过艰苦奋斗和积极探索,价格监督检查队伍逐步走向成熟,价格监督检查的法律地位不断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时期:加快构建权威高效的价格监督体系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商品价格处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在不断完善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法制观念以及诚信意识等方面原因,市场价格秩序依然较为混乱,价格违法行为呈现出量大面广的特点,特别是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自然垄断以及行业隐形壁垒大量存在,制约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价格监管和反价格垄断工作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和艰巨。新形势下,甘肃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将紧紧围绕宏观调控重点任务,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工作始终,加快构建权威高效的价格监管体系,加强市场价格行为监管,积极推进反价格垄断执法,着力规范价格收费秩序,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建立完善价格监管机制。要按照“法规健全、权责明确、执行有力、科学规范”的要求,积极开展调研,抓紧建立和完善价格违法行为预警预防、应急处置、举报处理、市场监管、反价格垄断、专项治理、社会监督、经营者自律、协作联动等制度体系,形成一整套制度完备、运转高效的价格监管机制,推动价格监管工作向系统化、信息化、制度化、长效化转变。
二要持续整顿规范市场价格秩序。要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加强对农副产品等群众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及重要节假日市场价格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完善价格应急预案,防范局部地区和个别商品价格突发异常波动,严厉打击价格欺诈、价格串通、牟取暴利、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市场价格秩序。
三要大力加强价格反垄断工作。加强价格反垄断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研究,创新调查手段,完善调查方法,加大工作力度,密切关注价格垄断行为多发和易发领域,及时发现并坚决查处价格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四要针对民生热点加大专项检查力度。要把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在对居民生活必需品、教育、医药卫生、涉农等领域的价费行为保持密切关注的同时,逐步加大对房地产、物业管理、机动车交易、停车管理等行业价费行为的监管力度,集中力量开展价格收费行为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切实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五要把受理价格投诉举报放在价格监管工作的优先位置。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尽快建成全国四级联网的举报信息系统,推进价格举报工作信息化和规范化。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价格热点作为价格监管的重点,认真办理群众举报,做到件件落实,给投诉者满意答复。
六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面对市场价格量大面窄、政府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不到位和缺位的难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调查研究,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全方位、多层次的市场价格监管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价格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做到市场价格监管的广覆盖和常态化。同时,要加强价格执法廉政建设,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廉洁执法和公正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