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服务价值获社会认可 应用型技术人才前景可期

作者: 崔立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崔立勇

    中考和高考过后,是挤进高中或大学的大门,还是选择职业教育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日前采访采暖系统安装施工这一细分领域发现,技术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尊重,安装工人的工资待遇不断提升,这一行业正在吸引更多“年轻血液”的加入。
    陈昌兵是来自上海天合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线技术工人。他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作为采暖系统的安装工人,一年到头都很忙碌——春、夏、秋三季为新房安装,冬季则会给老旧房屋新增设备,因为“南方的冬天室内实在很冷。”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像陈昌兵这样努力而出色的技术工人,月收入达到普通白领水平没有问题。
    日前在威能杯全国安装技能大赛上,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采暖系统领域的专家。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管工实训教研室主任张三川表示,看似普通的安装工作其实对技术的要求并不低,横平竖直是基本要求,施工细节则是关键,“安装的成果不仅是一个工业品,更像是工艺品。”安装工人的技术对设备的运行也至关重要。威能培训专家高宇举例,采暖系统安装时要通过熔焊手段对PPR材质的水管进行连接,如果工艺水平不佳,连接时水管的半径缩小2毫米,按照圆形面积公式计算,水管横截面就会缩小13平方毫米之多,必然影响水流的通畅。
    威能技术及培训中心总监浦堃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安装对于产品使用和生产企业两方影响都很大。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用户购买的不仅是一台壁挂炉,更是能给生活带来方便的整套采暖设备,要求安装服务必须跟得上。“对于企业而言,缺乏安装服务能力是卖不了产品的。”他说。
    中国的技术工人技能水平正在不断提升。2017年在阿联酋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位列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展示了大国工匠的风采。获德国国家级技术员认证、管道及供暖技术大师认证的德国专家Matthias K.Huhn对中国工人的技术点头称赞,他说中国技术工人的施工速度很快。浦堃表示,即使与德国相比,我国的技术工人也不逊色,他们脑子聪明、心灵手巧。
    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与德国有何不同?Matthias K.Huhn强调,德国职业培训遵循“双元制”——学生在3~3.5年时间内,一方面在职业学校接受有关技术和安全防护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到企业或公共事业机构接受实际锻炼。“一周3天时间在学校,2天时间在工作现场。”他表示,这种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体制让德国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来自德国的教师Heike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双元制下学生兼具企业员工的身份,学习之初就接触到企业的工作规范,也可以直接了解企业的要求,明白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更重要的是,学生有机会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会沟通和处理细节问题,这是在学校学不到的。”陈昌兵则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安装过程中的很多工作必须一次做好,因为“做了改不了”。他说,安装工作既要保证质量,同时也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例如,取暖设备与消费者家中厨房橱柜位置的距离、为了老人和孩子使用方便而调整高度等。“安装前一般要上门与消费者沟通2~3次,我们叫‘勘察’。”他说,善于与消费者沟通,也是安装工人的必备素质。
    世界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需要一流的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更需要一流的能工巧匠。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要求进一步鼓励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增强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对劳动者的吸引力。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如今四十岁左右经验丰富的安装技术工人占采暖安装行业的主体,需要大量年轻人才的补充。他相信,随着工资待遇的提高和社会对安装服务的重新认识,一定会有更多家长愿意让孩子接受职业教育,也一定会有更多年轻人愿意到一线工作。
    当前,大多数中国消费者仍然更愿意为“硬件”付费,而不愿意为服务等“软件”埋单。浦堃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虽然这是中国市场的现状,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只要服务是专业和令人满意的,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服务付费。“尽管可能还要等5年甚至10年时间,但是这一天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