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初心印鉴:走创新路,打金融牌

作者: 栾相科
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深圳蛇口工业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栾相科

    1979年,广东省深圳市的蛇口工业区轰然响起了填海建港的开山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自此,蛇口正式开始招商引资,向全国发出邀请,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也如春雷般响彻中国大地。如今,从数字经济到人工智能,从新能源到智能制造,从生物医药到海上风电……以蛇口为龙头,广东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已达3.3万家,是2002年的19倍,形成新一代移动通信、平板显示、高端软件、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等产值规模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
    不仅是广东,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已进入突破阶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不断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0个百分点。
    近日,由人民日报社和招商局集团联合主办,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新产业联盟承办的主题为“新时代新产业新动能”的2018中国新产业峰会,特地选在深圳蛇口举行。“40年前,百年招商局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我们脚下这片热土上,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蛇口工业区。40年后的今天,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希望通过新产业峰会这个平台,在政府政策、产业企业、科研机构、金融资本、城市载体等各个层面,有效推动新产业发展。”招商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建红说。

新产业发展势头正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而这样的产业发展势头在目前已经披露的上市公司半年报中已经有所体现。
    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创业板公司业绩进一步提升。730家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8.10亿元,同比增长19.92%;平均实现净利润0.75亿元,同比增长8.13%。深圳95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有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平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3.32%和20.77%,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东吴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从子行业看,收入增速前五的子行业依次是云计算、智能制造、信息安全、金融科技、医疗信息,对应增速分别为37.7%、27.9%、19.0%、18.5%、15.0%。
    数字的利好,恰恰印证了阿里巴巴集团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卫国的判断:“人类已经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目前经济正在依托算据、算法、算力和平台,快速向智能生态演化。这是新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他在峰会的主题演讲环节表示。
    以“双11”为例,朱卫国表示,去年阿里24小时产生了1682亿元的成交量,产生了8.15亿个包裹,这相当于澳大利亚两年的包裹总量。“但是,这24小时里,不是说人去做什么,而是数据自己转。”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是硬趋势,就像发展是硬道理一样,它们将逐渐进入所有产业的核心。随着万亿级物联网数据沉淀以及量子计算的突破,世界将产生超出人类预想的超级智能。
    与朱卫国持有相似观点的还有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她认为,人工智能未来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并且具备学习优秀人类的能力。“去年,科大讯飞研制出了全球第一个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认证考试笔试的机器人。笔试满分600分,及格分是360分,机器人考了456分,在人类比赛过程中处于前3.7%的位置。”杜兰说。
    新技术正逐步与中国经济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给中国经济带来新变化。“通过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可节约20%的成本,2%~5%的原材料,50%的产能提升空间。”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周园说,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正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秘诀。
    
金融业应与新经济形成良好互动

    “当前值得思考的是,怎么把好的新经济愿景、好的创新设想、好的创新产品,变成新的产业,把它产业化,并进一步扩大变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金融资源的配合,是不可能完成的。
    巴曙松在峰会现场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不同时期走过的产业升级道路,“从手表、自行车,到房地产、汽车,再到现在新经济逐步崛起,除了技术创新,资本市场确可称之为培育创新企业的摇篮。我相信,基于目前转型的客观需要,我国的自主研发支出会有一个显著的跃升,而这其中的投入不可能仅仅只靠政府,也不可能仅仅只靠企业,而是要形成合力,需要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创新。”巴曙松说。
    如今,资本市场在支持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根据上述意见,证监会会选取符合国家战略、具有核心竞争力、市场认可度高的生物医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作为试点,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受理审核试点企业在境内发行股票或者存托凭证。
    9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强调,支持有潜力但尚未盈利的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这意味着,未来资本市场将加大对有潜力但尚未盈利的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的支持力度,助力我国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
“最近香港市场正在迎来一轮新经济上市的浪潮,预计9、10、11月份是上市的高峰期,大家接下来会看到一大批眼花缭乱的来自各个不同行业的新经济公司。目前已经看到不少,如小米、众安保险、阅文、平安好医生等。”巴曙松表示,这一轮海外的新经济上市浪潮,会改变中国现在不同城市在中国新经济版图中的相对地位。
    
40年后再出发“创新”仍是主题词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表示,“每一次中国经济重大转型的升级,都与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息息相关。”“推进高质量发展,凝聚新产业动能是一件惠及全国人民的大事,也是每一个企业机构共同的使命和共同的责任。”她说。
    改革开放40年来,招商局依托蛇口工业区,率先进行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培育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招商蛇口、华为等一大批全球优秀企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又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契机,加快‘走出去’速度,把‘前港-中区-后城’的招商蛇口商业模式,复制推广到吉布提、白俄罗斯、斯里兰卡等沿线国家和地区,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李建红说。
    其实,招商局40年来的发展足迹,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得益于无数个像招商局一样勇于创新、敢闯敢干的企业,今天的中国新经济和新业态才能频频发力。正如李建红所言:“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跨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口,离不开创新驱动。我们既要通过转型升级做强传统产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也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一书中曾提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重大变革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其一是制度的创新与勇气,其二是技术带来的破壁效应。
    杜兰表示,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技术无时无刻不在创新,它不仅仅给个人赋能,还能给行业赋能,如应用在教育、医疗、车载、客服等领域。“比如在医疗领域,科大讯飞的电子语音病例,较传统手段效率提升4倍,识别准确率达到98%;在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平台上,像肺结节这样的病历,机器人诊断可以达到94.1%的准确率,接近三甲医院医生的诊断水平,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辅助诊疗手段。”
    回首过去,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弄潮儿”敢闯敢拼;展望未来,改革创新依然是关键词。在峰会上,25家新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发布了《新产业联盟宣言》。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还发布了《互联网企业政策舆论适应力研究报告》,为互联网和其他新经济企业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政府、企业、高校、媒体等应携起手来,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为新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务实、精准、可操作的方案。”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总编辑牛一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