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王心武报道 9月22日,首届海南儋州农民丰收节在光村雪茄风情小镇举行,上千名农民唱起调声、拉起歌儿庆丰收。
据介绍,儋州调声发端于西汉时期,是当地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鲜明的儋州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儋州人民逢年过节或者遇到喜事,都会用调声来表达喜悦和庆祝。因此,儋州市政府把每年的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调声节”。
据儋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温龙介绍,儋州首届农民丰收节以坚持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主要表现内容,围绕农民脱贫致富、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来展开,儋州大调声庆丰年活动也成功入选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特色乡村文化活动。“在庆丰收之际,从农村农民的视角,说说丰收喜悦后的心里话,讲讲脱贫致富路上的故事,道道内心深处的感激之情。”温龙表示。
今年秋分正好为农历八月十四,儋州农民便把调声节和丰收节结合起来,用调声来表达丰收的喜悦,双节共度。
“农民兄弟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在活动现场,儋州新农人、大学生创业代表蔡富强向广大年轻人发出邀请,希望大家到农村干事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儋州地处海南西部,沿海地区干旱少雨,早些年土地撂荒严重。2015年,蔡富强开始在海头镇试种高品质地瓜,通过“公司+农户+互联网”种植模式,3年间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多亩,每斤地瓜田头收购价4块钱,亩产值过万元,带动当地260多户1000多名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
“儋州农业提质增效的成功离不开科技支撑。”海南大学农林学院教授于旭东当天作为农业科技人才代表也接受了主持人的现场采访,他向广大农民朋友介绍,在良种良法的支撑下,成功将儋州山柚茶的自然生长成活率从30%提高到90%以上,亩产值从1000多元增加到1万元,为当地农民趟出了一条科技支农路。
正是有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科技支农的有力保障。2017年,儋州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78亿元,培育了不少热带特色亿元农业产业,儋州粽子、泡海鸭蛋、海头地瓜、儋州蜜柚等九大品牌农业基本成型,经济效益逐步凸显。
儋州用最传统也最具群众基础的调声歌海,庆丰收、晒幸福、享成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面展示当地农业发展、农民丰收和乡村振兴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