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杰华
全球范围内,老龄化不是新鲜事件,但现在发生了新的变化。世界不同区域平均预期寿命在不断延长,不光是发达国家,还包括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除老年人老化,现在世界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即劳动力老化。从1950年49个国家老龄化保持在10%~20%,到2000年70余个国家达到20%~30%,再到2015年94个国家老龄化超过10%,老龄化的加速不仅是中国的事情,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
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总结为12个字,即“不可逆转、不可复制、不容乐观”。中国不是最老的,也不是最严重的,但要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大国。
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具有可供我国借鉴的养老制度与体制。德国具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和长期护理保险体制;美国通过立法和家庭友好政策,保障老年人的权利;日本通过立法保障和家庭政策,同时出台长期护理保险。这些都是可供我国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中国人口老龄化同样有着很多机遇和优势:我国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的发展机遇、内需和消费升级、广阔的市场等。如何协调发展、城乡共治,绿色发展,怎样提高人力资本,开发区域,推进共享经济,都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积极应对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决非一般策略。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级相关涉老的政策理念逐渐由关注机构向关注社区和家庭变化。未来在养老相关顶级设计方面,首先要加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超前性和整体性,包括医养结合,建立整合性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其次是从被动性适应到积极应对,协调中央地方矛盾。同时还要明晰政府、家庭、个人在养老中的责任,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要适时重构应对老龄化的国家共治理论和机制。综合运用政府“看得见的手”,和社会投资商“看不见的手”来服务养老服务市场。最后,还要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应对老龄化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在探索中国方案时,吸取国外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应对老龄化走得更好更稳,使中国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使每个人都能享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