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水质 促民富

河南淅川优质农产品进京迎“中秋”

作者: 程晖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程晖报道 “与京东签约后,我公司的销售额将提升30%以上,相信这次推介会后,将有更多水源地优质农产品流向首都人的餐桌。”淅川京城大水缸公司总经理寇凯亚说。日前,中国·淅川丹江核心水源区优质扶贫农产品进京推介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活动当天,来自淅川的特色农产品与包括京东在内的数十家供应商签订了合作协议。
    南水北调一线牵,北京淅川心相连。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同时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深度贫困县。保水质,生态这条“绿线”必须保;促民富,环保这条“红线”不能碰,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做大做强生态产业,成了淅川发展“菜单”上的优选项。近年来,淅川县大力发展软籽石榴、黄金梨等生态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富民之路。
    淅川不仅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也是北京的“大水缸”,要保护“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同时,淅川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处理“环保”和“发展”的关系方面,淅川县又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淅川县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辛泽涛谈到:“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水质保护为主线,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一是抓好保护: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尤其是丹江口水库周边开展了‘大打造林绿化战’,植绿养水、涵水。截止到目前,已完成人工造林44万余亩,封山育林20万亩,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9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3%,营造林面积连续10年居河南省县级第一,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同时,在环库区10个乡镇消落区,栽植竹柳、水杉、芦苇等生态林、水保林9700亩,投资1933万元。目前全县库周生态隔离带总面积已达20余万亩。二是抓治理:近年来,全县累计投资10多亿元,完成水污染防治项目30多个,严厉打击非法冶钒、非法选矿和违法排污等行为,关闭取缔工业企业380多家、矿产开采企业120余家,对20余家工业企业进行了环保达标治理,建成治污设施300余台套。同时,按照‘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短中长’三业并举的思路,紧紧依托涉农企业,在全县大面积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保水与发展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