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从“品牌”到“名片”
2017年4月,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企业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总承包(EPC)合同在印尼雅加达签署。雅万高铁项目全部采用中国高铁技术和装备,借鉴中国高铁丰富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是中国高铁真正全方位“走出去”的第一单。2018年,中车四方中标美国芝加哥846辆、金额总计13亿美元的地铁车辆项目。这不仅是芝加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轨道车辆采购,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向发达国家出口的最大地铁车辆项目,“中国造”地铁将登陆美国芝加哥。
不仅高速客运列车引领了全球高铁市场,我国也在轨道交通整体方面全面跻身世界一流水平。
而北京燕房线,是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线路,设计时速为80公里,已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化水平的最高等级——GOA4级,也是我国首个全自动运行系统国家级示范工程。全自动运行系统是基于现代计算机、通信、控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实现列车运行全过程自动化的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等级最高的系统。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机械处有关人士表示:“全自动运行是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根据规划,未来北京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都将采用自动运行系统。”
北京燕房线无人驾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然而青岛地铁6号线自主运行系统比它更加智能。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凯介绍,2015年底,以青岛市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建设项目为依托,由青岛地铁集团公司、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中车四方等单位共同研发实施的列车自主运行轨道交通技术创新项目,后正式获批“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示范工程”项目。全新系统将在“安全性、智能化、高效运营”方面有显著提高,简单的通信接口也为线路间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基础。陈凯说:“青岛地铁6号线的智能化程度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一流水平,加上系统全自主化研制,未来将成为新轨道交通样板,成为新的‘中国名片’也当之无愧。”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轨道交通需求规模最大的市场。世界级的轨道交通市场理应催生和带动世界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也必须要有世界级的自主化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来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非常重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技术进步。去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围绕9个重点制造业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产业化项目,重点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2015年以来先后推进实施了北京地铁燕房线“列车全自动运行系统(FAO)”和重庆地铁“互联互通”两个示范工程,分别实现了城轨列车全线全自动驾驶和网络化跨线联通联运,一举达到了国际轨道交通装备发展的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技术和工程实践的空白,对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现在”到“将来”
啤酒饮料花生,香肠碗面八宝粥……乘务员推着小推车,售卖各种零食小时,火车狭窄的通道中总是挤满疲惫的身影。那时的铁路都是蒸汽时代的黑色火车头,拖动着笨重的钢铁喘息着,永不疲倦地唱着一首“况且……况且……”的老歌。40年前的列车车次绝对没有今天这么复杂和丰富,那时候铁路上每日开行的列车也就几百趟次,即便是大城市间,也只有屈指可数的两三趟,500以内的数字编号都有富余。
始于20多年前的铁路大提速,使得列车车次扩充到千次以内的3位数,后又升级为千以上的4位数,运行速度也不断加快,一些列车被冠以"K"。进入新世纪,铁路建设再加速,列车数量大幅增长,车次编号也不断出新,时速140公里、160公里的"Z"字头列车,时速200公里的"D"字头列车、"C"字头列车,直到我们现在所熟悉的"G"字头高铁越来越多。
现在,一列列“和谐号”“复兴号”“动感号”驰骋在祖国大地,坐在舒适宽敞的动车组上看着窗外风景,不禁感叹中国发展之快。以前在人山人海的火车站售票厅,为了买一张回家的车票,需要花很长时间排队。而现在,方便的手机软件、车站里一排排整齐的自动售票机,多种售票方式供行人选择。以前人们把大包小包的行李物品带上火车,是因为可能要在火车上坐几天几夜,而现在,北京至香港也不过七八个小时,还能来趟“舌尖上的旅途”,丰富的选择,让旅客可以轻装出发。这是铁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和便利。
前段时间受到高度关注的“中兴事件”提醒我们,想要基业长青,就必须牢牢掌握最核心技术。40年的时间,我们把先进的技术从国外引进来,然后在“一带一路”的带领下,开着“中欧班列”走出国门,创建出一条新的海上丝绸之路。
绿皮车的记忆已然远去,等待我们的是更好的轨道交通大发展时代。目前,在西部,兰渝铁路、西成高铁、渝贵铁路相继投用,打通了四川北上、南下大通道;从西安出发3个多小时即可到达成都,困扰人们多年的“蜀道难”问题成为历史。在中部,贯通东西、承接南北的米字形高铁网基本成形。在北方,石家庄到济南高铁开通后,从石家庄到北京、太原、郑州、济南,火车行驶时间都在1个多小时,形成一小时铁路客运专线交通圈。
40年,中国实现了火车头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划时代的飞跃;列车时速从60公里提升到疾速飞驰的350公里,彷如插上了鹰的翅膀;车厢从人满为患的绿皮车,到座椅能调节、智能控温的“复兴号”;旅客的行李从蛇皮袋、自制的布袋子,到轻便的行李箱、精致的手提袋,行囊越来越小,出行的步履越来越轻松。中国人的便捷出行,已经开始令全世界羡慕不已。
可以说,中国铁路40年的华丽进化史,正是一条创新引领中国铁路“名片”走四方的壮丽征程。当下,中国的高铁,正马力十足地向前奔驰,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阔征程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