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人才+好性价比中医馆找到发展“独家秘方”

作者: 荆文娜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荆文娜

    谁说看病一定要上北京,“高手”真的民间也有——一位78岁肺癌晚期胸积水、被医院放弃治疗的老人,经吉林省长春市致中堂的“大拿”纯中药治疗半年后,胸水消失,病灶缩小近一半,其后患者仍存活多年。因医术高明而名声在外的这位中医师,曾创下一天接诊104位患者的记录。他,就是致中堂的领军人物——鲁昊。有了领军人才,小诊所不怕拼不过大医院。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慢性病、亚健康现象丛生,本着“治未病”原则的中医养生治疗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近年来,国家频频出台放宽社会办中医诊所的利好政策,中医馆迎来快速增长时期。然而,面对日益庞大的服务需求,中医从业人员尤其是高水平人才仍显不足。
    让师徒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回归,使传统经典得以被学习、传承,并研究行业人才培训创新模式成为了中医药行业的共识。而中医馆要想生存,更需有独门高端技术及拥有绝技的核心人才。
    
门槛不断拓宽 吸引“人才”流入社会办中医机构

    几年前,在山西省阳泉市,为响应国家鼓励社会办中医诊所及名医馆的政策号召,以及满足患者的多元化服务需求,原本在该市公立医院中医科工作的李主任,开设了自己的中医诊所。而这一现象并不仅出现在山西,近年来,随着社会办医在中医领域的放开,各地的中医诊所及名医馆逐渐多了起来。早在2015年11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共同发布《关于推进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服务的通知》,提出“允许各地通过试点的形式探索将申请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所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年限要求由满5年调整为满3年”。执业年限门槛的放宽增强了中医师在社会办中医诊所从业的积极性。
    不仅如此,2017年,《中医药法》发布实施,其中规定,“国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基本医疗保险、科研教学、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同等的权利”。这使得社会资本有更大积极性参与提供中医药相关服务,业内普遍表示,这对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而言是极大利好,可吸引更多优秀中医人才在民营机构执业。
    而要促进社会办医,关键还是要将“人”解放出来。为此,在《中医药法》发布后不久,2017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又发布了《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师执业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暂行办法》提出,中医诊所负责人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如果没有,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也可以,这主要针对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
    这一项项宽松的政策进一步拓宽了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设立门槛,促进了社会办中医的快速发展。据2017年全国各省市国医馆普查调研数据显示,私营性质的社会单体国医馆是目前国医馆的主要形式,占比接近50%。另据国家文件要求,到2020年,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要设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因此,在此政策形势下,社会办中医机构数量将进一步上升。
    在国家的激励政策框架下,地方政府及社会力量均积极响应。今年7月,广州市政府印发《广州市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名医诊疗中心、名中医馆等医疗健康新业态。《方案》明确,鼓励社会力量以名医、名药、名科、名术为服务核心,提供流程优化、质量上乘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等服务。对中医诊所实施备案管理。取得《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书》的中医(专长)医师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办医的方式或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而在此之前,基于对中医药服务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吉林省长春市的社会力量就已经开始了举办中医机构的实践。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长春致中堂自2016年成立以来,就吸引了鲁昊这样初诊有效率高达95%的体制内专家。在其带领下,致中堂已接诊患者约30000人次。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苦积累后,如今致中堂已形成了内科肿瘤中医干预治疗及康复,类风湿、强脊炎、狼疮病、血液病纯中医治疗及康复,妇科不孕不育、子宫肌瘤,骨科各种颈腰椎正骨、软伤疼痛治疗、关节畸形矫正,针灸科特种针疗法(刃针、芒针、埋线、三棱针、毫针)等服务种类,均在广大患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成立不到3年能取得如此成绩,主要得益于致中堂拥有一支较为完善的各科骨干队伍。

师承教育应制度化 进一步发挥领军人才作用

    尽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医药人才规模和素质均有较快提升,但业内人士认为,高层次人才短缺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最大短板。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中医药的发展关键是人才,怎样建立起以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为主体,同时通过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等形成终身教育,并把师承教育贯穿在全过程当中,形成中国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是我们积极探索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也曾表示,中医缺骨干人才、领军人才、高级人才,特别是缺能用中医理论和技术解决临床难题的专家型人才。
    为此,国家中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副司长张欣霞也表示,“十三五”时期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重要时机,要充分发挥师承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在职业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培养中医药传承人才。要建立层次清楚、类别多元、多方参与的师承教育参与机制,形成师承教育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在中医人才的培养方面,实践师承教育、领军人才,地方有话说。以致中堂为例,此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传统诊疗中心实际创始人之一的鲁昊,现在是致中堂的领军人物,他的一身本事就得益于师承教育。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鲁昊考入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系后,期间师从宽城区医院坐诊老大夫闫纯义,其祖上曾入宫为太医。随着师从闫纯义学习的深入,鲁昊被其治疗效果深深折服——其他医院权威专家“判死刑”的一些疾病,在闫纯义这里转危为安;甲状腺肿瘤患者不仅免除了手术,在连续喝药三个月后肿瘤消了下去……
    在自身的刻苦研读及闫纯义的教导下,鲁昊自身的诊疗能力逐渐增强。尤其是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期间,鲁昊三个月治好了一名患有紫癜肾炎久治不愈几乎已放弃希望的10岁男孩,由此人气大涨。一系列“妙手回春”的“硬仗”激活了鲁昊的名气,就诊患者如潮水般,鲁昊的小小门诊曾创下一天接诊104人的记录。
    随后,通过多年的工作积累,鲁昊受单位委托,参与组建全国第一家纯中医治疗疾病的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传统诊疗中心,并担任业务负责人。至今其学术体系已形成了六经脉法、六经药法并行法式。肿瘤、免疫系统、血液病等各种急危重病是其专擅,也是实践最多的领域。同时他身体力行亲自带出了一批刚出校门的年轻大夫,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成为了小名医。
    2016年,再次因政策的引领,鲁昊来到致中堂,成为致中堂的领军人物。在他看来,社会办中医馆更加需要领军人才的支撑。在鲁昊的带领下,致中堂精心选拔,聚集了内科、骨科、推拿科、妇科、儿科、针灸科一大批中青年才俊,个个都是独当一面的骨干人才,且一专多用,形成了一个充满朝气的团队。
    
以“性价比”为纲 中医诊所应全科、专科双管齐下

    “医师”始终是吸引患者前来就医的核心要素,而医师人才制度是否完善、如何体现医师价值、中医馆以何种形式开展业务、提供服务的性价比如何等问题对于社会办中医机构而言同样是影响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以致中堂发展的自身经验来看,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中医馆开展业务、培养人才必须全科、专科两条腿走路,全科首先要过硬,在此基础上再挑选出优秀病种开展专科业务。
    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这也是从患者就医性价比的角度考虑,在中医药行业,性价比意义重大。因价格不合理导致的有价无市者,有能无为者比比皆是。当然,性价比既非越廉价越好,也非越贵越好,关键在于患者是否认可。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北京走访了解到,类似同仁堂等中医馆坐诊专家的挂号费约为200~300元,尽管医保不可报销,但依旧门庭若市。“我看的那个医生说话很冲,但看得确实好,我长时间看病调理都没有起色的内分泌失调问题,在这位大夫这儿看了不久就有明显改善。”小崔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讲述了自己在同仁堂诊所看病的体会,她认为,尽管医保不报销,大夫态度也不够温柔,但觉得物有所值。这即是患者对机构服务性价比肯定的表现。
    致中堂上述负责人表示,在中医馆,老大夫可侧重专科,挂号费、治疗费相对较高;年轻大夫走全科路线,号脉说病、用药、针灸需样样通,挂号费、治疗费相对较低。该负责人强调,无论大夫资历深浅、收费高低,都应始终紧扣性价比。高年资大夫充分发挥特长,低年资大夫通过与大量形形色色患者的接触实践获得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