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林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建民
今年以来,湖北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六稳”,打出转动能、增后劲、降成本、优环境、强保障政策组合拳,全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稳中育新,高质量发展条件不断积累。近日,带着湖北如何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做好稳促调惠防各项工作等方面的热点话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对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程用文进行了专访。
全力以赴固底板补短板强薄板
中国经济导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湖北省经济分别增长7.6%、7.8%、7.9%,扭转了多年增速持续下行趋势,实现低开高走、企稳回升,好于预期、好于上年,全年有望突破4万亿元,稳居全国第7位。取得这样的成绩,湖北省具体在哪些方面发力?
程用文:湖北省坚持以稳应变、稳中求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是聚焦落实国家战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抓住政策机遇,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并将战略项目化、方案化、具体化。中央作出“六稳”决策部署后,围绕稳投资、稳外贸、双招双引等出台系列具体措施。二是聚焦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定海神针”,全力抓好重大项目,谋划推进。今年1~10月份,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14.4%和12.4%。重大项目推进有力。1~10月份,省委省政府督办的51个重大产业项目、233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6.9%、104.9%。全省新开工10亿元及以上项目255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5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5.7%。三是聚焦推进消费升级。坚持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创新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1~10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前三季度,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48万亿元,同比增长23.3%,位居中部第一。四是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一主两副多极”战略。前三季度,武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领跑示范效应进一步增强;襄阳、宜昌发展趋稳向好;荆州、黄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2000亿元;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4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五是聚焦民营经济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7条,有力提振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1~10月份,民间投资增长11.2%,比上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导报:党中央作出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重大决策,是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为打好三大攻坚战,湖北省出台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程用文: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以赴固底板、补短板、强薄板,夯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一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我们制定了全国首个省级加强企业债券监管的规范性文件,认真排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举债行为逐步规范。以稳杠杆、清不良、挤泡沫、治乱象为抓手,全力防控金融风险。今年9月末,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55%,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优于全国及中部平均水平。我们还聚焦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调供给、稳需求、控价格、防风险,完成国家调控目标。二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按照“六个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预计全年脱贫104.6万人。我们深入开展产业扶贫,在37个贫困县共有22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建立了帮扶机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国家贫困县全覆盖。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源头治理,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硬约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4.15万平方公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有序推进;开展已搬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再开发利用情况专项检查。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1~9月全省17个重点城市PM2.5较上年同期下降11.1%,长江出境断面水质由Ⅲ类提升至Ⅱ类。
抓好“破立降”全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
中国经济导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这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意义。湖北省具体从哪些方面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
程用文:湖北始终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抓好“破立降”工作,全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一是积极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巩固去产能成果,开展取缔“地条钢”专项督查,保持高压态势,确保过剩产能、落后产能不发生复产;有序淘汰落后产能,稳妥推进“僵尸企业”退出。出台实施第三轮降成本31条,全年可为企业减负1500亿元。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1.8%,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4.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1%,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二是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突出产业振兴,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开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产业振兴,深入开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粮食产量达到570亿斤;注册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较上年底分别增长11.3%、13.2%;新增“三品一标”企业264家、产品464个,位居全国前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8.4%;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综合收入增长20%。加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今年底80%的村可完成清产核资,70%的村完成集体成员身份确认。
中国经济导报:创新能够实现更高水平供需结构的匹配和优化,也能培育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湖北省在创新发展中有哪些做法?
程用文: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第一”重要论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推动科教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化。一是加快创新能力建设。积极谋划创建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存储、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一批国家级创新中心成功创建,区域科技创新指数稳居全国第7。推动体制创新,出台实施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37条,更大力度向高校、科研院所放权,加快产业、创新、资金、政策、人才“五链”深度融合,今年已实施科技成果转化1142项,登记技术合同17354项,成交额846.2亿元。二是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出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25条,推出总规模500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集中支持十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1~10月,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1.2%,预计全年超过5000亿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0.8%,高于投资平均增速近30个百分点;“四新”经济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00家。国家存储器基地实现量产,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航天产业港(一期)交付使用,国家网络安全与创新基地、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标识解析节点落户武汉。加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军民融合,推出实施“万企上云”工程,5个项目入选国家2018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湖北省如何统筹长江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
程用文: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正确把握“五大关系”,以长江经济带“双十”工程为抓手,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一是突出生态修复。开展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普查、自然资源全域调查和长江大保护“回头看”,取缔各类码头1103个,腾退岸线143公里,岸滩岸线生态复绿面积566万平方米。大力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累计完成农村改厕76.9万座,新建污水项目647个,建成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末端设施140个,建成垃圾中转站1658座,灭荒造林71.8万亩。二是突出环境保护。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国家交办的386个问题已清理完成383个。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分批开展省级环保督察,“清废行动2018”问题全部整改。开展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绿盾”专项行动取得积极进展。三是突出绿色发展。编制《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积极构建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加快实施交通强省三年攻坚行动,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三峡翻坝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长江航道整治“645”工程、郑万高铁湖北段、汉十高铁、汉江千吨级航道等一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截至9月底,49个项目获国开行1816亿元授信支持,发放资金248亿元。湖北碳配额二级市场成交量达到3.21亿吨,交易额74.14亿元,分别占全国62.2%、67.5%,各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经济导报: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湖北省在深化改革方面作出了哪些探索?
程用文:湖北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聚动力,最大限度释放改革开放红利。一是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5条,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市场预期不断向好,10月份湖北省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4%,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持续运行在扩张区间;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60.1%,保持高位景气区间。始终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抓好“破立降”工作,市场预期不断向好,活力不断迸发。二是更大力度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四张清单”,推广“先建后验”改革试点。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省市县三级联通。政务服务APP“鄂汇办”正式上线,近百项便民服务实现“掌上办”。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加快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开。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持续显现,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类实施“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中4个关键环节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办结。截至10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484.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8%;企业总量11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1.4%。省级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国企、财税、投融资等关键领域改革稳步推进。三是更大力度“走出去”“引进来”。加快湖北自贸区建设,初步形成2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5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入驻企业2万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功举办湖北全球推介、世界500强对话湖北、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等系列重大对外经贸合作活动。中国(武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外资同比分别增长56%、67%,新增世界500强企业12家,达到278家。1~10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4%。
中国经济导报:民生就是发展,民生就是政治。湖北省在保障民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程用文:湖北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事,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比重保持在75%以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湖北就业提升计划”。截至10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7.6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2.81%。启动实施“湖北社保共享计划”,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实现“14连增”。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年度目标预计12月份全面完成。31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实现升级改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8.3%,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